不同番茄抗病基因型和温度对TYLCV复制的影响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近年来危害中国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已应用于商业品种的抗病基因(Ty-1,Ty-2和Ty-3)在降低该病危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每个基因及多基因聚合的抗性机制所知尚少,同时,上述3个基因在高温下的抗病能力亦表现出差异.本试验中从TYLCV在番茄叶片内复制繁殖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单个和多个基因以及温度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探索不同抗病基因的抗性机制,为抗病基因的整合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初孵的幼龟进行人工养殖的绿海龟,达到一定规格,再经过野化训练后进行人工放流,来保护海龟自然资源。本部养殖的绿海龟(50克-1000克)暴发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75%),死亡率高(90%),采用常规方法控制无效。该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反应迟钝、漂浮水面、游泳无力、食欲不振、停食。全身皮肤溃疡、坏死、结痂,痂皮为黄色。病灶被其他海龟撕咬,致病情加剧。剖检发现内脏有明显的病变,其中肝脏最为明
中华鳖白底板病是当前人工养殖中华鳖的危重病,危害非常大。本研究结果认为,中华鳖白底板病不是一种病,是两种病,一种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另一种是中华鳖肠出血病。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sinensis投喂含诺氟沙星、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中华鳖组织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
本文以本实验室建立的鳜鱼脑部细胞(CPB)系为实验材料,目的是比较该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通过筛选和优化该细胞培养各种条件,为后续工厂化大规模生产鳜鱼疫苗做基础.通过对不同培养基、不同血清浓度、不同PH值等培养条件下鳜鱼脑部细胞(CPB)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指标测定,并对该细胞系在GMP中试车间进行5L血清瓶的扩大转瓶培养实验,以确定CPB细胞的贴壁性能.初步确定L15为最佳培养基,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生存的危害性,本研究开展了毒死蜱胁迫下WSSV对凡纳滨对虾的致死试验,分析了毒死蜱胁迫下对虾鳃组织WSSV含量和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首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得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显著下降,存在着浓度-反应关系,96h LC50为0.758μg/L (0.521 μg/L~0.987 μg/L).
IκBa is a member of the primary regulators of NF-κB, which can inhibit NF-κB activity by blocking the NF-κB in an inactive state in the cytoplasm.In this study, two types of IκBα homolog, EcIκBα1 and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not only played crucial roles in a variety of fundamental cellular processes, but also was potentially involved in virus replication at different stage of virus life cycl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s) play crucial roles in regulating cell differentiation,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In this study, a novel IGF homologue gene (IGF-like) encoded by Singapore grouper i
对徐州某养殖场发生慢性感染的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细菌病原进行分离鉴定,从病龟体表病灶、心脏和肝脏中分离到4株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确定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类香味菌(Myroides sp.).其中,从体表病灶处分离到摩氏摩根菌和类香味菌2株细菌,从心脏、肝脏中各分离到1株摩氏摩根菌.以1×108cf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外源亚精胺处理对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外源物质多胺缓解植物热害的光合生理机制.番茄品种为浦红968.在装有育苗基质的营养钵中育苗,幼苗长至3叶1心时,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移至人工气候箱,环境条件设置为昼25℃/夜15℃,光照强度200 μmol·m-2·s-1,光周期12 h/12 h,相对湿度60%.待幼苗适应2d后,设定4个
钙离子一方面作为第二信使,激活下游效应蛋白参与应对非生物性胁迫;另一方面作为植物叶绿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分,参与调控光合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外源钙可以提高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本试验旨在利用CaC12及钙抑制剂(EGTA)预处理来研究Ca2+-CaM信号通路对低夜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光抑制的缓解作用及其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