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干预法治疗血瘀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pvp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拟定的体质干预方案对血瘀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拟定的体质干预方案进行干预,时间为30天.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表积分、JOA评分和疗效. 结果:治疗前后体质积分比较,对照组体质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体质积分较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JOA评分比较,两组评分均较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体质干预方案对血瘀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干预,可使患者的体质偏颇状况改善,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探析了阴虚体质的生命状态和阴虚体质兼夹气虚、阳虚、痰湿、湿热、血瘀和气郁等体质而构成复杂的复合型体质现象的规律,从而为临床上整体把握复杂的阴虚体质及其相关疾病、调体与治病、治未病提供高度个体化的方案作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标准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1)不同BMI类型与各疾病指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者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0
目的:探索不同肥胖指标诊断的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调整偏颇体质、防治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江西、安徽两家医院983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以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腰臀比(WHR)为肥胖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不同肥胖指标诊断的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①选取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进行分析,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410(P<0.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A组)202例,另设健康体检人群(B组)210例为对照组,在空腹状态下检测以下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并计算出
目的:了解湖州市社区老年人正常高值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州市4个社区,共调查60岁及以上的居民228人.结果:湖州市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临界高血压患病率为22.3%,其中男性26.2%,女性l9.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丧偶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7.1%.饮酒、吸烟是最为危险的因素,正常高值高血压人群中医平和质仅占39.92%,其他8种偏颇体质占到了60.
目的:分析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与TGF-β1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分析盆腔器官脱垂各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POP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分析不同体质POP患者血清TGF-β1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POP患者兼夹体质占75%,单纯体质与兼夹体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患者中医体质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阳
本文介绍了中医对慢性亚临床炎症病因的认识,代谢紊乱性疾病慢性炎症机制的中医研究现状。痰湿体质是由于素体脾运失健,形成湿浊内停而成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易患胸痹、脑卒中、消渴、眩晕等病,因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最易夹癖,以体形肥胖为主要表现。痰湿体质的形成过程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导致“津液失布,痰湿内蕴”。如果痰湿雍盛或内因外因长期刺激,就会发生病机演化,导致产生“伤气耗阴,
目的:遵循"治未病"思想,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对545例自然流产患者孕前进行体质辨识,对其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寻找新的干预性防治自然流产的方法提供了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浙江省中医院生殖免疫专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5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体质进行分析.结果:5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各种体质类型分布频数(次)及构成比为:平和质63例(11.56%),单纯偏颇体质319例(58.
目的:观察六仙饮干预糖调节受损不同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阴虚质的IGR患者和28例气虚质的IGR患者,分为阴虚质组和气虚质组,在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疗法基础上,均给予六仙饮,6周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受试者作OGTT试验,同时测身高、体重、血脂、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等,并计算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
目的:观察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上热下寒型痤疮患者96例,给予局部痤疮处理和体质状态的调治,穴选中脘、神阙、气海或关元、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太中、太白、涌泉,每周3次,4周为1疗程,治疗12周后,对痤疮皮损、阳虚体质积分和病情分级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0.63%;痤疮皮损积分改善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