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区煤层气综合抽采技术

来源 :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淮北矿区松软、低渗煤层气抽采技术实践特点,提出了以地面井、底板巷穿层钻孔和高位钻孔的综合煤层气抽采模式,并阐述了其技术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关键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指出综合抽采技术是下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的最有效的煤-气共采技术之一.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煤层气中重烃浓度低于3%~5%,然而某些地区煤层气中重烃浓度超过常规而显现异常.煤层气化学组成中隐含着极为丰富的成因信息,对重烃异常原因的研究能深化对煤层气成因的认识,推动煤层气地球化学基础研究的完善发展.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煤层气中重烃异常的分布和特征,以及目前学者们对重烃异常成因的诸多解释,对于这些解释笔者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重烃异常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思路和切入点,认为还需结
松软煤层中的钻进护孔技术是目前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论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可降解钻井液的护孔作用机理和生物降解作用机理,并通过流变性测试、滤饼清除实验和煤岩气体渗透率测试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可降解钻井液的降解性能人为可控,能适合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生物酶降解加盐酸酸化的双重解堵措施可有效地清除可降解钻井液对煤层气储层的伤害,并能恢复甚至提高煤岩气体渗透率(增幅
国内外对于常规气田开发数值模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煤层气田开发方案具体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多层合采方案设计,合理排采速度的选择,井网设计这几个煤层气与常规气田有显著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以河东煤田柳林示范区为例,利用ECLIPSE软件对其进行开发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可以为中国煤层气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1)煤层气开发方案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多
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在成藏方式、储集类型、开发手段上与常规天然气藏存在很大差异.煤层不仅是煤层气的生气层,同时也是储气层,而且煤层气多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中.因此,在煤层气井压裂施工过程中压裂液对煤储层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宏观的渗流能力伤害方面,更主要体现在对吸附在煤表面的煤层气吸附-解吸伤害影响上.本文针对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具体分析了煤的成分与煤中化学元素
韩城地区煤层属低渗透率煤层气藏,且地质条件复杂,煤岩结构及力学性能差.在煤层气开采初期,井筒内的液柱重力在井底流压中占很大的比例,而井底流压与井周煤岩的应力状态变化规律密切相关.排采降压过程中,过小的动液面高度使煤层处于进一步压密状态,并导致渗透率降低,而过大的动液面高度使井底压力过大进而引起井周岩石产生较大软化破碎区,形成煤粉堵塞渗流通道.因此,研究煤层气动液面高度的合理区间及降低速率对开采过程
基于晋城无烟煤储层地质条件下的储层和煤岩参数,结合晋城无烟煤煤层气藏直井生产必须压裂增产的实际,以200m为产注井距,使用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的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软件(SIMEDWin)模拟了不同气体组分条件下(CO2∶N2=90∶10,75∶25,50∶50)的煤层气增产和二氧化碳埋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O2和N2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的早期,氮气组分含量越高,气井产量越高,但从整体上看对煤层
本文从示范工程"采动影响区地面抽采技术"的项目立项背景展开对本项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指出采动影响区地面抽采技术两个重要指标: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和井筒及地面抽采设施完整性是建立在采动岩体裂隙演化与渗流和采动岩体层状移动与地表沉陷理论之上的应用性技术.说明了采动影响区地面抽采技术两个重要实施内容:采中抽采(采动影响区地面抽采技术)和采后抽采(采动稳定区地面抽采技术)两个重要实施内容与煤炭采掘生产区
通过对和顺区块太原组15号煤层的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和含气量的分析,结合区块内的构造、15号煤层顶板岩性和厚度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内15号煤层含气量主要受紫罗-窑尚断裂带、煤层埋深和项板泥岩厚度的影响.通过对15号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和顺区块浅部受构造条件影响较大,煤层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煤层含气量整体不高,且变化较大,勘探风险较高;西寨一沾尚褶曲带埋深1000-1500m区为煤层气
CO2的煤层封存是当今节能减排的研究热点.认为CO2煤层封存是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转化等方式实现,煤层封存CO2除对地下水以及上覆盖层岩石产生影响外,还可能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为了保证煤层封存CO2的安全性与长久性,有必要对CO2在煤层中的运移状况进行监测.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目前CO2煤层运移的监测技术,指出CO2煤层封存及监测技术有待深入并加以系统化.CO2的煤层封存通过煤层物理封存、化学封
SCADA系统(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在煤层气行业的实际应用,需要结合煤层气集输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针对煤层气井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和规划,认真把握设计原则、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等特性,达到现代科技与煤层气地面集输要求的最佳结合,降低工程投资,促进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进步,确保煤层气科学调度,安全集输。本文以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煤层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工程中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