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V、NGV 角度调节对燃气轮机性能影响的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四届青年学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a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Aspen Plus平台建立了考虑冷却空气影响的西门子V94.3A 燃气轮机模型,可以模拟变IGV 角度维持等排气温度以及不改变IGV 角度两种部分负荷运行方案,也可以模拟改变NGV 角度对燃烧合成气性能的影响。对燃烧天然气的两种部分负荷运行方案的模拟结果表明,不改变IGV 角度的运行方案应用于西门子V94.3A 燃气轮机简单循环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改变IGV 角度维持等排气温度的运行方案可以获得较高而且稳定的排气温度,应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具有优势。而燃烧合成气的模拟结果表明,若保持透平入口温度不变,压气机压比会显著增大,喘振裕度减小。燃烧天然气的变NGV 角度的模拟结果表明,增大NGV角度能够增大透平通流能力,但会导致简单循环效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增大NGV 角度可以降低压气机压比,使其远离喘振区域。
其他文献
随着带式输送机向大型化发展,翻转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翻转段设计方法的研究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带式输送机翻转段设计方法,认为对于大型带式输送机上,输送带翻转段的长度选择不能仅由皮带的强度来确定,还要取决于该段输送带的张力,包括皮带运行张力以及由皮带扭曲和下垂在皮带运行方向引起的附加张力。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该方法设计翻转段的主要计算公式。
火电机组终参数对热经济性的影响远比初参数大,而凝汽器真空度低是火电机组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几种提高凝汽器真空的技术:小汽轮机排汽冷却和抽空气管道蒸汽冷却。在凝汽器喉部小汽轮机排汽口处安装一组冷却水环(专利号:ZL 2003 2 0125741.X),利用凝结水泵出口水的富裕流量,冷却小汽轮机排汽,在不增加凝结水泵耗功的条件下,降低凝汽器热负荷;在凝汽器抽气管路上加装冷却装置(专利号:ZL 99
针对层燃炉冒正压时的燃烧“喘息”现象,利用微压传感器对炉膛燃烧压力波动进行了测量,采用自相关函数结合功率谱密度的方法分析了频谱特征。研究表明,燃烧“喘息”现象是由燃烧压力周期波动引起的,说明炉膛内存在燃烧振荡。
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两级进水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的升压、加性能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汽水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其升压性能以及温升的影响,得到了各主要参数与升压性能和温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级进水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具有较好的升压能力,装置出口水压可达进汽压力的1.1-1.8 倍,同时装置温升可以在6-29℃之间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为两级进水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在工业上
针对蒸汽轮机工程计算中查线、图、表获得气动热力参数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提高在线监测软件实时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即利用非线形识别、映射能力很强的BP 神经网络,将曲线簇回归为函数的一种建模方法。并通过对大量原始工程数据进行学习训练,给出逼近后的函数表达式。对某电站水蒸汽黑度曲线图仿真计算表明,此方法处理结果的精度较目前广泛采用的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更高。
降低NOx 排放,不一定会降低锅炉燃烧效率。通过对锅炉燃烧中产生NOx 的机理分析,是可以大幅降低NOx 的生成,达到控制的目的。本文通过华能南通电厂多年监控NOx 排放,摸索探讨出一套调试方法,来证明NOx 排放是可以控制的。
建立了在两侧流体均不混合的情况下,一侧流体进口温度不均匀对叉流换热器性能影响的最优设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空冷器最优设计程序。运用所编程序对进口温度不均匀的横交叉式和单程式空冷器进行分析,得出其最佳进口温度分布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最佳温度分布应使换热器在换热初始部分尽可能保持小的温差传热,而在换热器中间部分尽可能保持大的温差传热。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小温差范围内传热的空冷器,优化不均匀进口温
试验中分别以国产锐钛纳米TiO2 为载体负载V2O5、WO3 或MoO3 等活性物质制备V2O5/TiO2、WO3/TiO2、MoO3/TiO2、V2O5-WO3/TiO2 和V2O5-MoO3/TiO2 等催化剂,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中测试比较NO、NO2 的转化率和N2O 的生成率,并结合BET、SEM、XRD 等技术表征催化剂微观结构,研究V2O5-WO3(MoO3)/TiO2 三元催化剂中活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凝汽器喉部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对内部是否布置低压加热器、减温减压装置等辅助设备情况的模拟,分析了内部设备对于喉部流动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设备对于喉部气阻的影响权重,最后给出了用以改进喉部性能的改进意见。结果表明,喉部的内置设备对于其流动均匀性和阻力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合理的设计方案有利于改善这两方面的指标。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面临的五大能源挑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理解中国能源问题的几个重要线索:1)世界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2)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客观规律性;3)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4)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以及替代燃料的发展;5)能源发展面临的节能、能源安全和CO2减排三重战略目标矛盾的困局。最后,提炼出中国应对能源挑战的主要途径:1)必须始终把节能放在首位,强调能源消费的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