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坩埚旋压成形技术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旋压技术交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h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钼坩埚零件旋压成形工艺进行研究,探索了钼合金材料的旋压毛坯制备、成形温度控制、旋压工艺参数调整等,掌握了钼坩埚零件的旋压成形技术,为耐高温难变形材料类零件的成形提供可借鉴的工艺.
其他文献
在开发用户材料文件的基础上建立高温合金加热流动旋压的热力耦合模型,分析了旋压过程中筒形件应变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材料塑性变形集中出现在筒形件的外表面,而剪切塑形应变占有较大比例.研究了剪切塑形应变沿轴向的分布规律和减薄率、进给比、旋轮直径、旋压道次等工艺参数对剪切塑形应变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动旋压工艺参数的选取提出了建议,成形角20°较为合适,在需要多道次旋压时,应在每道次采用尽量大的减薄率,
软磁合金筒形件因具有优良的抗磁干扰能力而广泛应用于电磁领域,采用再结晶退火后进行流动旋压成形的方法来制备软磁合金筒形件以替代传统的切削加工方式生产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经旋压成形后的软磁材料存在磁性能降低的问题,为此提出采用旋后再进行热处理的方法来提高材料的磁性能.文章通过对1J50软磁合金旋压件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并测定其微观组织和磁性能的变化,以磁导率、矫顽力、饱和磁感应强度为磁性能评价指标,
对球形贮箱壳体旋压成形进行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和试验优化工艺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球形贮箱壳体旋压过程可能产生的缺陷进行预测.采用两道次模具进行普旋和强力旋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球形贮箱壳体旋压成形.工艺试验表明:当毛坯直径在Φ760~820mm时成形较为理想.普旋采用渐开线的旋轮运动轨迹,一般采取3~4道次较为合理.终旋时在直径φ400mm前采用符合正弦定律的旋压间隙,而φ400mm后采用负偏离的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Ti55531钛合金筒形件反旋成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学模型,研究了旋压温度、进给比和道次减薄率对表观质量和变形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Ti55531合金筒形件旋压成形而言,旋压温度选取700~800℃,进给比为0.50mm/r左右,道次减薄率选择30%的工艺条件较为适合,易于获得表观质量好的工件.变形不均匀系数随着工艺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不同范围内变化的幅度不一
汽车排气系统中的消音器实际成形工艺:先进行激光焊或TIG焊,再进行旋压成形的工艺,通过simufact软件对该消音器的焊接旋压工艺实现工艺链仿真,充分考虑各工序的影响.先使用simufact.welding进行激光焊接仿真分析,考虑焊接变形,焊后残余应力等结果,再利用simufact.forming进行旋压工艺仿真分析,对产品的壁厚、焊接变形、残余应力以及两种轨迹方案比较分析,可以得到考虑焊接与旋
本文结合张力旋压、异步轧制和错距旋压的技术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旋压加工方法——异步错距旋压.以ABAQUS软件为基础,建立了T250马氏体时效钢三维异步错距旋压成形的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研究了错距量和进给比差对应力应变和成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初始错距量为6mm时,材料变形失稳,而当错距量变为30mm时,旋压过程变形稳定;随着进给比差值的增加,筒体稳定性变好,当进给比差为0.5mm/s时
本文对粉末冶金法制得的15%SiCp/2009Al复合材料管坯进行了多道次的热旋压试验,分析了旋压管坯的组织性能.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热旋压性能,在350℃下经过11道次的旋压变形,材料的总延伸率达276.6%,累计减薄71.4%.热旋压变形对坯料产生了双向轧制效应,使轴向组织和切向组织均出现了加工流线.随着减薄率的增加,颗粒趋向于不均匀分布,团聚的颗粒处出现的孔洞数量更多,尺寸更大.热处理
本文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SuperForm对大直径半球壳体的旋压成形过程的强旋部分进行模拟.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采用数控旋压机对2219铝合金采用强旋和普旋相结合方式成形大直径贮箱半球壳体,通过对旋压轨迹、旋压道次、加热温度及旋压进给率等工艺参数的研究,获得了合理的大直径2219铝合金半球壳体的旋压成形工艺,制造出精度符合使用要求的贮箱壳体.工艺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大尺寸2219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考虑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影响,建立了铝基复合材料高温变形过程中的损伤演化模型.在软件中耦合了损伤演化模型,并导入了损伤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复合材料强力旋压过程中损伤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损伤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减薄率的增加而升高,随进给比的增加而升高.绘制了损伤值的三维曲面(成形极限图),通过三维曲面(成形极限图)可以选择材料加工的安全参数范围,避免材料发生宏观断裂
本文针对无缝柱形6061铝合金内衬收口旋压创新性地提出"三组正旋曲线组合轨迹+收口旋压前管坯退火"的工艺方案,成功研制出封头内、外型面均满足设计要求、内表面无肉眼可见褶皱(尤其R角处比较光滑)、壁厚为2mm的无焊缝柱形6061铝合金内衬.同时,详细阐述了旋压工艺参数如旋压方式、旋压道次及旋压温度等的设计和实际工艺过程.本文的研究成果解决了长期以来焊缝对气瓶或内衬的困扰,大幅提升了产品服役期间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