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再思考

来源 :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ang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展开至今已经7年了。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学校的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改革热潮。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始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到课改这一热潮中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由此“快乐教学、体验式教学,思维引导式教学、程序教学”等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在课程改革实施的几年时间中,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了不一样的画面,由改革所产生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正是基于上述的问题所在,才引发了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关注,有必要对日益火爆的课程改革热潮进行一次理性的思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澄清和化解。这样,体育课程改革才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体育技术课的特点设置了体育课“掌握目标定向”的课堂干预策略,并据此进行了教学实验,旨在为中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新的课堂给养类型,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挑战。
本文以中国学校体育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为研究课题,依托中国学校体育网,研究开发学校体育行政管理系统,以求实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体育高效、快捷、方便、和谐的信息化管理,为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体育教研室和心理咨询室组成课题组,对体育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各心理因子的发展变化进行数理统计和归因分析,探讨体育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做基础性的理论探索,并提出改变青少年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体育疗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及体育锻炼是否在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上产生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增强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其采用更加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大力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有机结合,同时有效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根据《通知》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对在制定中考体育改革方案时遵循的三个原则进行了探讨。
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中,关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与实施研究,始终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不同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反思和初步梳理,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信息。
为了改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少等不正常的现象,国家采用设立体育中考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地位,通过体育中考引起全社会对体育活动的重视。
学校卫生工作是保障师生健康、稳定教育教学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解武汉市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本文介绍了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对148所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及研究成果。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小学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因此,将大课间活动提升到课程的层面,列入学校课程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其特殊的综合教育功能。把大课间体育课程作为学校实施体育艺术教育的载体,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而开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1年9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并进行实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重庆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取得较大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深化重庆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课题组成员深入体育教学一线、管理一线,通过了解、分析我市区域层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