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第三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131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肠病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是肠血管功能或形态变化等原因所致的肠壁血液灌注不良而引起的肠壁缺血性病变。病变局限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此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但主要累及结肠,故又称为缺血性结肠炎。是临床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不容忽视的消化系统严重疾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本文探讨了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多年来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造成延诊误诊机会较多。一旦发生广泛肠坏死,其预后凶险。采用迅速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及时作出明确判断,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胃肠道粘膜是一个重要屏障,尤其是小肠粘膜的代偿能力更差。其功能障碍将引起一系列改变,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故对本病的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本文所报道的一例食道粘膜隆起待查患者,行全麻下颈部肿块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切口消毒,铺巾,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依次分离各层组织,可见一肿块质硬,与食管及周围组织关系密
会议
C1酯酶抑制物(C1INH)缺乏症,亦称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为杂合体方式遗传,约80%有家族史。 本文报告的一例患者虽无明确家族史,但有比较典型
会议
本文所报道的腹膜恶性间皮瘤(MPM)是罕见的腹膜原发性肿瘤。本例的临床表现典型,依据剖腹探查、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所得出的诊断比较明确,对于提高对这一罕见病的认识有所裨益,
会议
由食管狭窄引起的吞咽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除了食管的本身病变以外,还应考虑到食管的压迫性病变,如纵隔病变、心血管疾病、甲状腺肿大和脊柱病变。胸段食管位于后纵隔,各类型纵
会议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中虫卵和成虫特异性抗体同型 IgG、IgG2a、IgG2c的动态变化。方法ELISA。结果三种特异性抗体同型均有明显升高,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感染后第3~8周升高,约在12周达高峰
临床上腹痛症状很常见,针对腹痛的诊断应考虑以下几点:腹痛病程的长短、起病的缓急及诱因、腹痛的部位、腹痛的性质、腹痛的伴随症状、腹痛与体位的关系。 本文报道的一病例
会议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于1979年首先Risdall等报告。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渐进加重,并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也是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
会议
本文对消化系统淀粉样变性疾病进行了研究。淀粉样变性是由β-折叠片段结构具有刚果红染色特征的淀粉样蛋白在细胞外沉积引起的疾病。1854年Virchow发现沉淀在组织中的一种物
  类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临床非常少见、生长缓慢,具有恶变倾向,起源于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系统.APUD系统是来源于神经嵴的一系列内分泌细
本文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了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的胰腺肿大,胰管变细的胰腺炎,伴γ球蛋白增加,高IgG血症或自身抗体阳性,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为特征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