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强震前后重力场时变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2015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滇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强烈而频繁地震活动,以及地震与构造的各种典型而复杂的关系,使这里成为研究地壳运动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规律关系的好地方.为了监测川滇地区地壳运动变化、发现可能的地震中短期前兆,四川和云南地震局自20世纪80年代分别在该地区建立了川西和滇西地区地震重力监测网.以往的监测研究都是针对各单位独立监测网进行的,这种按各个省区监测网进行的分散研究,由于观测信息的空间密度严重不足,所得到的信息是残缺不全的,不能捕捉到川滇地区孕震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前兆信息,这直接制约着我们进行地震分析预报的能力.2008年中国大陆发生四川汶川8.0级巨大地震,造成近十万人死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通过震后总结与反思,提出加强中国大陆地球物理场流动观测.因此,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进一步加强了流动重力观测工作,2011年起四川和云南地震局分别对各自的重力监测网进行了优化改造,并对两个省局自成体系的重力测网进行有效连接,形成新的川滇地区整体重力监测网.
其他文献
  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中国东北地区约660km深度,在东北珲春一带引发了一系列的深源地震。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深震带,它的发震时间、空间、强度与日本海沟强
会议
  1966-2007年正式出版的《中国震例》收纳了云南省内5级以上地震共计41次,有记录的定点形变异常83条.其中,5.0-5.9级地震27次,占全部地震的66%,6.0-6.9级地震8次占20%,7.0-7
  针对前震识别技术的研究,探索将Morlet连续小波变换的信号分析方法用于实际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中.地震波信号为5.3级地震前后的2次震级相当的中等地震:2013年1月21日Ms3.9
  陈顒(1978)根据强震震例,指出在震源机制的一致程度方面前震、余震和震群有明显的差别,并提出了描述一群地震活动性方面的一个"群体"参数-震源机制一致性,并赋予这个参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