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升降轨InSAR 和GPS 数据估计南加州地表三维形变场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23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三维形变场的提取有助于地质灾害机理的反演。传统的单轨InSAR 形变测量结果只能反映真实的地表三维形变在雷达视线向(LOS)上的一维投影,难以满足地表形变监测的实际需求。理论上,在无任何先验信息情况下,重建地表真实的三维形变场(垂直向、东西向和南北向),至少需要三个不同方向的观测量。随着新一代SAR 卫星(Sentinel 1、ALOS2 等)的发射升空,利用多颗SAR 卫星平台获取的多轨道数据,可以将InSAR 一维形变测量拓展至三维,最终实现InSAR 三维形变场估计。但是,考虑到InSAR 观测量对南北方向形变不敏感的固有缺陷,如何克服该缺陷以及更高精度的估计地表三维形变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研究了多源异质InSAR(包括MT-InSAR、Offset_tracking 等)观测量解算地表三维形变的函数模型,并深入分析融合多平台、多轨道和多时域InSAR 观测量求解地表三维形变场的精度和局限性。本文研究将GPS 提供的高精度的不同方向形变信息与不同LOS 向InSAR 观测量融合解算,改善InSAR 地表三维形变结果的估计精度。本文以美国南加州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由于Offset-tracking 技术的在方位向的形变监测精度较低,本文仅利用MTInSAR技术(如TCPInSAR 技术)对2015-2016 年Sentinel 1 升、降轨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升、降轨两个LOS 向的年平均形变速率。其中,采用欧洲空间局的精确轨道数据对Sentinel 1数据进行轨道精化,地形相位的去除采用1 弧秒的SRTM DEM(空间分辨率约为3030m),为抑制干涉图的相位噪声,距离向和方位向分别做10 视和2 视的多视处理,并采用改进的Non-Local 滤波法对干涉图进行滤波,提高干涉图的质量。由于InSAR 得到的形变观测量是形变相对值,本文依靠SCIGN 网提供的与InSAR 观测量同步的GPS 台站将InSAR LOS 向形变观测量进行绝对校正,得到真实的LOS 向形变观测量。同时,本文采用普通Kriging 法对GPS 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将插值结果与校正后InSAR 观测量进行融合解算,获得整个研究区域的高精度三维形变场。为验证分析融合不同向GPS 形变观测量对于升、降轨InSAR 观测量解算地表三维形变的精度影响,本文共分为3 种方案解算。方案1:仅将GPS 南北方向形变观测量参与三维形变融合估算;方案2:将GPS 水平方向的形变观测量参与三维形变融合估算;方案3:将GPS垂直向和水平向形变观测量参与三维形变融合估算。最终利用未参与融合解算的GPS 台站数据验证其三维形变估算精度。
其他文献
在煤矿设计与开采过程中,煤层厚度准确预测对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准确预测研究区煤层厚度,首先简化研究区内3#煤层的地质模型,研究峰值频率与煤层厚度之间的理论
为了有效克服常规瞬变电磁装置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探测盲区较大等缺点,自主设计并制造了超小型瞬变电磁接收线圈,通过实验对超小型接收线圈接收的二次场的特征进行分析,
航空磁测获取了高精度航磁资料,丰富了工区内的地球物理资料,对已知矿区深部及周边弱异常信息提取,进行异常再解释具有重要的找矿勘探意义,为该区开发矿产资源积累了实践经验。工
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生自储,多重孔渗的有机储层,煤层气储层的识别和预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在充分依靠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该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噪声干扰严重,一般的去噪方法很难去除探测数据中直达波和信号混叠造成的干扰.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可逆τ-p变换的随掘地震超前探测去噪
We present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compute the curvature effect by the new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derived for the homogeneous sphere mo
会议
矿井瞬变电磁法采用小线圈发射磁棒线圈接收电磁信号时,收-发线圈参数的合理匹配及装置的合理选取是提高探测精度的关键.本文运用单一变量法对发射采用的小线圈装置的不同参
介绍了协同勘查新思路与含煤地层覆盖下富铁矿找矿新模式,认为地震勘探方法具有分层探测特点,其探测深度、精度较其他物探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地震勘探技术与磁法、电法和重力勘
In the dislocation theory of a spherical earth model (Sun et al. 1996), the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surface deformation caused by an earthquake (also named dis
会议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方法在我国煤矿工作面构造探查方面已运用多年.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作面宽度不断加大,对坑透仪器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功率与煤安限制成为解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