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洼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2年4月-2013年5月辽宁大洼地区日光温室内和温室外小气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相对湿度、日最低相对湿度、总辐射)观测资料,对大洼地区春季、秋季及冬季晴天、多云、阴天和降水4种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外气温、相对湿度和总辐射的小气候变化特征及温湿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大洼地区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洼地区晴天、多云、阴天和降水天时温室内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别为28.9~29.6℃、23.8~27.5℃、14.6~22.9℃和10.3~21.4℃,比温室外高12.5~33 5℃、14.7~25.2℃、8.1~16.7℃和5.5~12.7℃;大洼地区晴天、多云、阴天和降水天时温室内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别为5.3~9.0℃、6.8~9.9℃、5.8~11.0℃和4.0~7.9℃,比温室外高2.7~20.8℃、3.7~17.3℃、2.5~16.5℃和3.1~10.9℃.晴天、多云、阴天和降水天时温室内平均日最低相对湿度为44.8%~67.7%、59.4%~78.3%、74.7%~91.8%和824%~99.9%,比温室外高0 8%~27 1%;温室内平均日最大相对湿度比温室外略高或持平.温室内外平均气温差在白天尤其中午前后较大,在夜间相差较小;而相对湿度差在夜晚或凌晨较大,在白天相差较小或无差异.不同天气条件下增温效应为晴天(11.5℃)>多云(9 7℃)>阴天(91℃)>降水(6 6℃),增湿效应为晴天(12 8%)>阴天(124%)>多云(11 9%)>降水(6 7%);不同季节增温效应为冬季(15.3℃)>秋季(7 0℃)>春季(5 5℃),增湿效应为冬季(12 3%)>春季(11 4%)>秋季(9 2%).温室内总辐射日出前和日落后为0 w·m-2,总辐射日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在管理上,应注意预防晴天中午前后温度过高引起的灼伤和阴雨天时低温高湿引起的病害.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称PEMFC)以其高效、环保及能量密度高等诸多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PEMFC性能强烈依赖于所用质子交换膜的质子导电率,但目前PEMFC中所广泛采用质子交换膜的导电率并不理想,尤其是在高温和低湿度的条件下。本论文在提高Nafion膜和磺化聚醚醚酮(SPEEK)膜质子导电率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我们首次采用Nafion/N,N-二甲基甲酰胺(Nafion/DMF)和非溶剂四氯
  为了加大农村人群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与知识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通过采用B/S结构和WEBGIS技术建立供辽宁省内各级气象部门、气象信息服务站及
会议
  以金优458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21℃、23℃、25℃、27℃、30℃、33℃等6个温度水平,对分蘖普期的盆栽水稻处理5d后,以大田盆栽为对照,测定温度胁迫解除后早稻的
会议
针对采场南部黄柏峪区存在一部分境界外矿石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及早加大投入,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和见解。
  本文选取南京市1985~2014年作物生长季(4~10月)的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等方法,从作物生长季自然降水趋势变化与农业需水满足程度
会议
  农田蒸散量及相关系数的测量与确定是农田水分平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内两种不同尺寸(2m2和4m2)蒸渗仪实测数据ETc及常规气象数据为基础,对
会议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是研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的理想树种。本研究采集栓皮栎分布的北界(辽宁)、中部(湖北)和南界(云南)栓皮栎种子,培育成幼苗
  水稻作为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准确的获取水稻种植面积及其分布状况有助于给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信息。近年来,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因其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
本文在原复相钻井液循环模拟装置上,研究了复相钻井液流体流量、气流量、流体黏度以及外接压力、流体排出管路阻力等条件因素对模拟装置中原气液分离器分离效能的影响,得出了气
抗苗勒管激素(AMH),也称为苗勒管抑制物质(MIS),属于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调节生殖细胞发育及分化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大量的研究表明,AMH基因除了在雄性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