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中DDT污染现状、微生物生态效应与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DT是一种曾经大量使用防治农业害虫和疟疾、斑疹伤寒等虫媒传染病的有机氯农药,由于其高的毒性、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DDT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中国于1983年开始禁用.尽管如此,农田土壤中仍能广泛检出DDT残留,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土壤微生物在DDT降解中扮演主要角色,并且能够将DDT残留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DDT微生物降解已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简要综述了农田土壤中DDT污染现状、生物有效性、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生物降解途径,微生物修复与生态安全性评价,提出了基于质粒转移的DDT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新技术,并对农田土壤DDT污染特征与微生物修复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田土壤DDT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苎麻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也是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和饲料作物.苎麻根褐腐病造成苎麻"败蔸",严重危害苎麻高产高效栽培.该病害田间症状:植株矮小,分株少,有效株率降低;病
目前,芽孢杆菌微生物杀菌剂,剂型主要以水剂和可湿性粉剂为主,干悬浮剂作为一种新剂型,对其安全性及特性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室研发了解淀粉芽孢杆菌T429、JT84、Lx-11、Bs
会议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中国的东三省、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10个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平均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选育和
条锈病菌变异是引起中国小麦抗条锈病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选育并合理运用优良抗病品种依然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明确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抗病基因是实
会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不仅在于原创性的防控技术发明,而且还在于具有实用价值的防控技术模式集成创新.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集成主要围绕作物、靶标、技术和农产品4种途径进
本研究结合苗期分小种接种和大田成株期自然诱发条件下对供试的81份春小麦资源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分析其抗条锈病情况、抗病类型及抗病性关系,结果表明:具全生育期抗条锈病类
随着Bt作物的大规模应用,对于Bt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特别是害虫天敌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大部分的研究表明Bt作物对于非靶标生物都比较安全,但也有少数的研究显示Bt作
会议
目前转基因科普的主要生力军是政府管理部门和转基因科学家,研发者和企业参与较少。从长远来看,转基因科普应形成以生产者、管理者和第三方组成的科普“三角”,生产者从具体产品
会议
杂草种子适应水流传播的机理研究新进展,包括杂草种子冰冻切片方法以揭示杂草种子适应漂浮的显微结构,以及染色标记杂草种子的方法以直观地标记示踪杂草种子在环境中的传播动态
会议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三嗪类除草剂污染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主要从微生物降解种质资源,基因水平转移,代谢途径与基因、降解蛋白功能进化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微生降解菌株、固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