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太阳山和保安圩玄武岩的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制约

来源 :2007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暨化学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南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浆岩省的西北缘,是华南侏罗纪基性岩浆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并且部分基性火山岩中含有大量深源岩石包体。因此,湘南地区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岩石圈地幔性质,壳-幔相互作用,构造-岩浆-成矿耦合关系,以及古老地壳基底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的关键区域。本文选取湘南宁远地区太阳山和保安圩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主量、微量、Sr-Nd-Pb、锫石Hf同位素)和同位素年代学(全岩K-Ar、SHRIMP锆石U-Pb)研究,厘定它们的形成时代,探讨岩石成因,及其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制约。
其他文献
中祁连块体以北至阿拉善之间在铅同位素体系上相同于古亚洲构造域(强的贫钍特征和具有(Nd(t)=+5的花岗质岩石),而中祁连以南在铅同位素体系上具冈瓦纳-特提斯特征。中祁连-北祁连边界的幔源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则显示出华北块体特征。因此具有古元古年龄的中祁连块体(1.8 Ga)不像是来自特提斯域的微陆块,也不可能来自古亚洲构造域,而是从华北克拉通上裂解出来的。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华北克拉通形成
中国东部中生代-新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强烈岩浆活动和区域构造转折等重大地质事件。山东省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重要的岩浆岩发育区,郯庐断裂(沂沭断裂带)呈近NNE向将其分割为鲁西、沂沭断裂带和鲁东三个地质构造单元,本文以位于三个构造单元的鲁西邹平西董、郯庐断裂安丘和鲁东莱阳万第地区青山群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地球化学组成、空间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自Dickinson在1970年提出砂岩的碎屑组成含有丰富的物源信息后,碎屑砂岩组成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源区物质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最终沉积到盆地,或再经历多旋回改造再沉积,该过程的见证者以砂岩碎屑组成的形式出现在特定盆地中,构成物源区与沉积区的直接联系,成为研究源区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最为有力的途径之一。近年来中国东部岩石圈的演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之大别超高压造山带的存在使得该问
本文论述了湘东北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岩浆岩特点和矿床类型为开展该区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金和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示踪研究提供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加强西拉沐沦成矿带矿产资源的寻找与开发,揭示这一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本文选取研究程度低、资源前景大、研究意义大的赤峰鸡冠山钼矿为主要对象,介绍该钼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并初步探讨其控矿因素和成因类型。
中国与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缘,同属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的沟一弧一盆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作用、日本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以及中国东南部与日本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对比要点。
华北中新生代火山活动记录了中国东部壳幔熔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火山活动发育而且完整的辽西地区,是研究这一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本文论述了115 Ma岩浆混合作用最强烈,喷发速度最快的火山岩层进行研究,希望在这里寻觅到岩浆混合作用的直接证据。
本文拟从华北克拉通在晚中生代时期破坏或减薄时地壳减薄的构造表征分析入手,重点辽东半岛伸展构造研究为例,结合华北、东亚地区伸展构造发育特点分析,对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地壳减薄的特点(厚度、强度、表现、均匀性等)、起始时间(起始、峰期和终止时间)、减薄方式与力学(纯剪或单剪)和减薄机制(减薄的条件、动力来源和减薄过程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赣南地区处于华南板块南岭构造活动带与武功-诸广褶皱带、武夷-云开褶皱带复合交汇部位,为我国重要铀成矿区之一。本文简要论述了热点作用与铀成矿、断裂构造与铀矿化以及铀成矿类型与铀矿成因。
本文的样品取自四合屯化石观察站义县组标准剖面。本文论述了对相关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进行了详细的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四合屯地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其中珍稀化石沉积层中凝灰岩的同位素年龄120-125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