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水蒸氣重組反應產氫之研究

来源 :2011年京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自制Ni/CeO2/Al2O3触媒进行传统反应实验,改变不同温度、WHSV、WGMR等实验参数,发现在800℃,WHSV=5h-1,WGMR=5之条件下,甘油转化率为96.24%,最大氢氣产率83.21%.以无电镀制备钯银合金膜反应器,进行甘油水蒸氣重组反应.显示膜反应器,能增加甘油的转化率;然而,压力增加则不利于转化率.触媒在CeO2的改质下,能降低积碳速率.
其他文献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利用共聚法制得铜铝类水滑石/粘土复合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铜铝类水滑石沉积到膨润土表面,形成类水滑石/表土复合物.探讨了苯酚浓度、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pH、反应温度等对苯酚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1.0g/L、H2O2/苯酚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40℃、pH=3-8、反应时间60min,100-500mg/L的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O2与氧化物以及CO2与氧化物负载的金属催化剂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氧化铝为例,研究表明,在γ-Al2O3负载的金属催化剂上,γ-Al2O3和金属颗粒之间的界面是CO2吸附和活化的最有利位置.增加氧化物载体和金属颗粒之间界面的面积,可以促进CO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和活化,从而有利于cO2的转化.在实验中,减小金属颗粒的粒径、增加金属颗粒的分散性可以有效增加载体和金
本文首先以负载Au催化剂为例,介绍通过添加第二金属组分(Ag、Cu)限制Au纳米粒子的长大,从而实现催化剂尺寸的调控。其中包括催化剂的优良的高温热稳定性及优异的反应性能。然后详细介绍首例实用方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的表征及对于一氧化碳氧化的反应性能,引出“单原子催化”的概念。
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乳液催化氧化脱硫体系,在乳液体系中,催化剂被组装到由双氧水和柴油所形成的油包双氧水的乳化液滴的界面上,催化剂和双氧水高度分散,界面间的传质限制被大大地降低,催化剂显示出超高的氧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温和条件下,乳液催化剂可以高效、高选择性地将柴油中在加氢脱硫反应中活性最低的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完全氧化成其相应的砜类化合物.氧化得到的砜可以进一步使用萃取剂将其从柴油中除去,经过氧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现今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会引起光化学烟雾、灰霾、酸雨等一系列影响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铁基、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以及新型分子筛等NH3-SCR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还对Ag/AIz03催化剂上HC-SCR催化反应进行了还原剂的筛选、耐硫性和低温活性改进等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以烯醇物种为核心的反应机理,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Ag
本文主要通过含共轭π键的分子对光催化剂进行表面杂化的方法获得具有高活性和高能效的光催化剂.利用共轭分子快速传导电子和空穴的能力,来促进光催化剂光生电荷的传输与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系统研究了共轭π键的分子如C60、石墨、石墨烯、C3N4烯以及聚苯胺等与普通光催化剂如TiO2、ZnO、Bi2WO6、Bi2MoO6和BiPO4等杂化作用以及光催化性能.
本文介绍近几年与环境催化有关的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发展状况,所涉及的催化反应除了大家熟知的催化燃烧(如,一氧化碳、甲醛等VOCs的完全氧化)和选择氧化(如,烯烃、醇、糖类等的部分氧化)之外,还包括了一些有机物分子(如,硝基苯类、α,β-不饱和化合物等)的选择加氢反应.重点展示纳米金催化剂的主要特点,并对金催化的复杂多样性进行讨论.
结合隧道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特点,本文设计制备了系列具有良好活性和稳定性的负载型Pd催化剂。同时,设计制备了以活性炭为载体的Pd基催化剂,在室温下CO转化率>90%,并在100小时内活性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活性炭的不同表面预处理方法可调节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和含量,影响催化剂上Pd的分散和分布状态,进而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所制备的活性炭负载Pd整体式催化剂用于上海打浦路隧道为期2个月的空
本文以金属硝酸盐为前驱体,制备出具有三维有序介孔或大孔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MOx(M=Co,Fe,Mn,Cr),发现它们对甲醛、丙酮、甲醇或甲苯的完全氧化反应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进而采用XRD、BET、SEM、TEM、XPS和HZ-TPR等技术表征了所得多孔催化剂的物化性质,测定了其对所述VOCs氧化的催化活性。
利用长型双股螺旋的去氧核糖核酸和奈米粒子进行错合,在此一自组装的结构中能模拟人体中的DNA缠绕蛋白质结构并了解其相互影响之机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奈米微粒(SiO2)被去氧核糖核酸(DNA)所披覆包裹,其结构就如同珍珠项链串起来一般之结构,而这些结构也是本文所针对研究的方向,在这些研究中尝试着调配在不同的高低浓度下以及重量百分浓度比例:1:0.5,1∶1,1:2,1:6和1:10(SiO2: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