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贝类脂溶性毒素复合污染分析及食用安全风险评价

来源 :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产贝类独特的滤食习性导致其对脂溶性贝毒素具有很强的蓄积能力,因此,世界各地的海产贝类消费者均不同程度的遭受染毒海产品带来的健康威胁.常见的脂溶性贝毒素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1(DTX1),虾夷扇贝毒素(YTX),原多甲藻酸贝毒(AZAs),米氏裸甲藻毒素(GYM),螺环内酯毒素(SPX1),扇贝毒素‐2(PTX2)等.
其他文献
砷是自然水体中一种常见的污染元素.水体中的砷一般是以无机物的形式存在,以五价砷(As(Ⅴ))和三价砷(As(Ⅲ))为主.As(Ⅲ)比As(Ⅴ)的毒性更大,迁移能力更强,并且更难从水体中去除.通过饮用水摄入的砷可在人体内积累,从而引起皮肤、肾脏、肺部等的癌症.
会议
目前,钯作为一种重要的稀贵金属,其需求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电子、催化、化工、玻璃制品等行业尖端产品的生产,但其在自然界的资源储量已严重不足,因而从废物中有效回收钯是当前迫切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 [1].
会议
海洋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是目前全球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2016 年Science 和Nature 报道,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具有严重的毒害作用,甚至严重威胁全球海洋生态系统[1-2].
会议
大气颗粒物(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PM)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呼吸系统是PM 进入人体的门户器官,已有大量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证实,PM 能够携带细菌、病毒、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大量有害物质进入机体,对呼吸系统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肺癌[1], 而且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
会议
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环境空气中的毒害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不是全部吸收.人体VOCs 的真实暴露水平,不仅取决于环境空气中VOCs 的浓度水平,而且与呼吸吸收系数( respiratory absorptionfactors, RAFs)有关.
会议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是2004 年被意外发现的新型零维碳纳米材料,CQDs 类球形,是由sp2 杂化的C 构成的无定型纳米晶体,因其具有发射波长可调控等独特的光学性质,以及简单快速的合成方法,CQDs 在生物、医学、电化学、光催化、传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会议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并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挑战.在众多方法之中,光催化因其清洁、高效、易行的优点,近年来在环境污染物治理、低碳能源利用、光能转换等多个方面被广泛关注,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1].
会议
为杀死水体中病原体等物质,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会投加消毒剂,但投加氯或氯胺等消毒剂会生成危害人类健康的物质——消毒副产物(DBPs).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700 多种消毒副产物.
会议
镉(Cd)是一种高毒性非必需的重金属,植物对镉的吸收主要是通过一些必需二价阳离子的转运通道.一些过渡金属比如锌(Zn)是很多生理过程所必需的,但是当超过其最适浓度后,这些必需元素对于生物体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会议
阻燃剂(FRs)在室内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已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的一大隐患.室内灰尘能够反映室内环境中污染物的总体污染状态,并被广泛地用于环境监测研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