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晚奥陶世的礁滩相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是凯里生物群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耙肢虾化石比较丰富,形态多样,包含3个种,包括1 个相似种及1 个新种:卵形耙肢虾(Occacaris oviformis)、卵形耙肢虾(相似种)(Occacaris cf.oviformis)及新种大型杷肢虾(Occaris magnus sp.nov).
海绵动物是最古老的后生生物,起源于前寒武纪,繁盛于寒武纪.本文报道了贵州寒武系第5 阶凯里生物群中的海绵动物Vauxia sinensis sp.nov..能谱测试发现该海绵动物含有硅质成分,意味着该类海绵动物具有硅质骨骼.这是硅质成分在沃克西海绵科中的首次报道.
全球重要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都含有水母状化石,如澄江生物群含有伊尔东体Eldonia 及轮盘水母Rotadiscus.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含有Eldonia,凯里生物群中含有Pararotadiscus,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水母状化石生活时都是游泳的,形成化石时呈薄盘状,并分为内、中、外环,可见触手及消化道.
对辽宁本溪火连寨附近晚寒武世凤山组燕州段和湾湾沟段的叠层石特征、沉积构造及岩性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剖面位于火连寨东营子至豆腐坊沟。在该地区,凤山组燕州段叠层石礁体总厚度小于1 m,发育于风暴流细粒屑层之上。底部为凝块层,有较密集的竹叶状砾屑;上部为柱状间距较大的礁体,柱体间为褐色细粒屑、砂屑以及磨圆度相对较好的竹叶状灰岩碎屑颗粒,充填物堆积杂乱无序,顶部被截切成缓波状,生长于浅缓坡上部的环境,
早奥陶世的扬子台地上广泛发育并分布红花园组,岩性以中-厚层亮晶生屑灰岩、泥晶砂屑(生屑)灰岩为主,其中发育许多点礁。红花园组的上覆地层在台缘地区多为紫台组,二者整合接触,紫台组以碳酸盐-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为主,从红花园组到紫台组指示了一次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与之相伴的就是华南多门类海洋生物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
早、中奥陶世是笔石动物最重要的辐射演化时期,在世界不同地区和环境下,笔石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辐射过程和演化模式。一直以来,笔石体的简化趋向被认为是笔石演化的主要趋向之一。笔石动物的枝数由多枝到少枝或两枝,进而出现单枝单列笔石动物;而胞管性质则由有副胞管到无副胞管。
几丁虫作为联系笔石相与壳相地层的关键化石类群,在华南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中的表现型式至今仍缺乏系统研究。本项研究立足华南,选择华南上扬子区下奥陶统至上奥陶统底部5 条剖面,包括桐梓红花园剖面(桐梓组-十字铺组)、遵义高桥十字铺剖面(十字铺组)、习水吼滩良村剖面(桐梓组-红花园组)、松滋刘家场响水洞剖面(南津关组-紫台组)以及宜昌界岭剖面(庙坡组),共采集几丁虫样品256 块。通过对研究材料展开系统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为地史上重大地质事件转折期之一,包括冰川事件、海平面剧烈变化、生物大灭绝以及全球性的碳同位素正偏,而伴随奥陶纪末期冰川事件而沉积的一套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页岩气产层。本次研究主要利用滇黔北地区页岩气钻井连续取芯资料,根据岩相、有机碳同位素、微量元素等数据分析了南半球的冰川事件是否影响到上扬子地区环境和黑色页岩有机碳的发育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