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深层发酵法高产灵芝三萜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液态深层发酵法以提高灵芝三萜的含量为目的,对发酵过程进行了系统的优化。(1)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中油酸的添加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油酸对灵芝三萜的合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发酵的0 h添加30 m L/L的油酸效果最佳。在6 L发酵罐上验证灵芝三萜的最大值为1.076 g/L,与模型的预测值1.080 g/L相差不多。(2)通过不同搅拌转速条件下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跟踪分析,对发酵过程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分析比生长速率,比消耗速率和比合成速率三个动力学参数,提出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即在发酵40 h前,控制搅拌转速为150 rpm,40 h后调整转速至100 rpm。运用此发酵策略,使得灵芝三萜的最大浓度为0.720 mg/100 mg,灵芝三萜对葡萄糖得率为0.051 g/g,灵芝三萜生产强度为0.0055 g/(L·h),相比于最好的单因素搅拌转速分别提高了5.56%,0.66%和20.59%。(3)在对不同温度下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过程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液态深层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温度与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灵芝菌丝体高产量、高得率和高生产强度液态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温度控制轨迹:在发酵初始阶段(0-61 h)控制发酵温度为32℃以维持较高的菌丝体生长速率和灵芝三萜合成速率;发酵中期(62-127 h),逐步将发酵温度降到31-30℃以获取代谢流强化和菌丝体衰亡之间的最佳平衡;然后维持29℃至发酵结束以提高菌丝体后续合成灵芝三萜的能力。采用这一最佳温度控制轨迹,灵芝三萜产量(0.269 g/L)、对葡萄糖产率(0.0101 g/g)和生产强度[0.00207 g/(L h)]比29℃恒温发酵分别提高了27.32%、13.94%和37.11%。(4)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四种补料培养方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通过补料可以明显地促进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和灵芝三萜的合成,同时还发现不同的补料方式对菌丝体生长和灵芝三萜合成有不同的影响:采用指数补料方式可获得较高的菌丝体浓度,并提高了灵芝三萜的含量,与传统的发酵方式相比,采用此补料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酵终点灵芝菌丝体干重达到17.68 g/L,灵芝三萜含量达到4.58 g/100 g干菌丝体,分别比分批发酵提高了65.70%和100.88%。
其他文献
2013年4月19~20日,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全国畜牧总站主办的2013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暨畜牧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全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下,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根源.在分析生态文化及其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对伏牛山文化圈发展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反
本文着重描述三相电能表原理说明。本课题研制的电能表主要采用高性能低功耗微处理器STM32 F103VC6和高精度电能测量芯片ATT7022E为数据采集核心。通过双边比电流互感器对电
分别采用BET法、BJH法和HK法测定了石煤原矿、石煤750℃焙烧渣、1 050℃焙烧渣3种样品的比表面积、中孔和微孔分布.结果表明,石煤原矿中主要以中孔为主,最可几孔径为4 nm,主
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制定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深入挖掘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背景,对昆明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特点进行了分析.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方面,关键是要围绕中央和地方党委部署,找准着力点,与"走转改"活动结合起来,创新宣传报道方式方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
<正>在2 0 0 3年被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百余名婴幼儿因食用劣质奶粉被毒害成为"大头娃娃",导致其发育畸形甚至死亡。这一事件轰动全国,引起了舆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
结合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情况,介绍了临涣焦化提盐装置建设的必要性。对比临涣焦化一二期提盐装置的生产状况、工艺流程,探讨两种脱硫液处理工艺各自优缺点。
<正>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责任是核心。在尊重刑事诉讼规律尤其是侦查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主办侦查员的责任范围和形式,把握好责任承担与依法免责的关系。建立主办侦查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