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砂体薄层敏感性稠油油藏空气复合驱室内研究及技术进展

来源 :第十八届五省(市/区)稠油开采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东九区南区位于孤东油田的南部,含油面积2.84km2,石油地质储量343.73×104t.主力舍油小层4个,分别为42、52、53、54小层,其中主力Ng42小层地质储量49.8万吨,地面原油粘度在1075-1345mPa S,累计产油10.42×104t,采出程度20.92%,累计亏空14.14×104m3.空气复合驱先导试验开始前油井开井12口,日油18.8吨/天,测压数据显示该区平均地层压力已下降到原始地层压力的1/2,液量下降是产量递减的主要原因,整体表现为"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的特点,属于典型的双低单元.目前该区开发吞吐效果逐年变差,年自然递减率超过12%,经油田地质院、采油院及开发处组织相关专家大量论证,采用注水开发流度比大,采收率低,易水窜;蒸汽驱规模小,热损失大,经济评价效益差;当前油田内成熟的其他开发方式在该区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补充地层能量降低自然递减成为制约该区高效开发的关键,针对目前孤东九区南蒸汽驱开采阶段注汽效果逐周变差,部分井气窜严重,注汽质量低,热损失大,地层压力亏空大等问题.该区块转为采取高温空气复合驱的方式进行开发.不仅能有效保持地层压力,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洗油效率,同时兼具烟道气驱和氮气驱的效果,热利用效率高,是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后继续大幅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接替技术.
其他文献
现河采油厂乐安油田广9、草27、草20东部、草33等区块地层供液能力差、液面下降快,井斜大、斜井泵下深受限,导致油井生产周期短,周期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的现状.针对上述问题,推广应用了三柱塞机械阀式斜井抽油泵,该泵能有效加深泵挂,提高沉没度,延长油井生产周期,提升油井周期产量,提高油汽比,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升经济效益.
本文基于大量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稠油井筒降粘时机的研究,明确了稠油高粘的内因及多因素影响下稠油乳化增粘规律,并建立四定三分技术配套模式,具有较强适应性,为现场稠油举升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
我厂有热采水平井三百多口,水平段大于100米的水平井占总井数的60%以上,含水大于90%的水平井占总井数的70%以上,根据近两年的温压剖面测试和相关的数模显示,水平井段动用程度不均,水平井热采效果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结合地质、工艺对高含水油井进行筛选,优选出具有挖潜潜力的水平井,采用稠油水平井段增效技术,通过温压剖面测试,了解水平井段的动用情况,从而调整优化出汽口位置和各点的配汽量,改善吸汽
稠油热采多轮次吞吐后油汽比明显变差,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开采效果.本文提出以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或氮气、二氧化碳辅助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强化稠油开采.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粘度1000-30000mPa s稠油,体系用量600mg/L均可将其粘度降低至300mPa s以下;体系耐温180℃.物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体系浓度600-1000mg/L驱替效率增幅最大、经济效益最
陈家庄油田陈25块,作为胜利油田注水开发的边际稠油油藏,于1992年开始按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常规注水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近年来,由于套管损坏井增多,导致水井带病注水,甚至直接造成停注;层间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水井出砂严重,分层合格率低.上述因素直接导致油田注采对应关系被破坏,致使平面上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注水波及体积减小,水驱储量、可采储量损失大.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陈25块油藏的开发
近年来,面对低油价、新常态和热采稠油油藏高投入、高风险的状况,加大油藏监测力度,深化油藏潜力认识变得异常重要.精细稠油开发离不开精细准确的监测技术,只有在动态监测技术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技术集成配套和过程管理,保证稠油油藏的开发质量和效益提升.本文以注汽井吸汽剖面测试、水平井温压剖面测试、流温流压测试和蒸汽干度取样四项监测技术为切入点,介绍滨南采油厂利用各项监测技术在稠油开发提质提效方
201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导致油田油气业务处于亏损境地,工程技术服务和矿区服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中国石油新增探明低品位储量比例已从"十五"期间的不到50%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尤其是超稠油资源占比较大,胜利油田超稠油的储量达到1.3亿吨,油气勘探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且河口采油厂为典型的深层超稠油油藏.面对油田各类投资纷纷被压缩,油田自然递减和综合递减居高不下,开发矛盾更加突
滨南稠油油藏已经蒸汽吞吐近30多年,进入高轮次吞吐开发阶段,最高生产25个周期,开发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以来,面对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稠油经济效益变差的严峻形势,滨南采油厂在稠油开发上转变以往观念,首先开展"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将稠油井按照利润区、边际区、低效区、无效区归类,找准潜力提升点;同时加强管控优化投入,集成低成本增效技术,提升稠油开发效益;最后进一步抓实稠油存量管理,通过工艺集成
本文通过对金家油田沙一段建立井筒温度分布数学模型,计算出井筒深度和温度的关系曲线,又通过原油粘温模型的建立,根据流变曲线得出了井筒温度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探讨了金家油田原油流变特征,得出该区块原油基本接近牛顿流体的结论.研究表明该区块原油基本接近牛顿流体,温度平均降低10℃,粘度上升一半,特别是温度降到50℃以后粘度增加的更快,当温度达到60℃~70℃时具有较好的流动特性.根据该研究结果,本区可以采
注汽强度是影响蒸汽驱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参数之一.针对蒸汽驱中最佳注汽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整个蒸汽驱过程中其是否需要变化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解答.研究表明,蒸汽驱中最佳注汽强度就是平衡含水上升速度和热损失率之间矛盾的最优值;有效厚度、原油粘度和渗透率是影响最佳注汽强度三个最主要因素,有效厚度、原油粘度越大、最佳注汽强度越小,渗透率越大、最佳注汽强度越大;同时,不同的蒸汽驱阶段应采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