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原因分析和临床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自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中21例术后复发且合并窦道形成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8岁.其中15例患者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耐药.术前排除窦道混合感染,根据脓肿的大小,一期窦道切除、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1例;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0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9.7个月.术后16例获得治愈,5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23.8%(5/21),前路固定的复发率为18.2%(2/11),后路固定的复发率为30%(3/10).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后治愈.影像学检查提示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15例,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4例,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2例.术后后凸畸形纠正至平均5.7°(2°~12°).结论 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合并窦道形成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复发原因主要与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病灶清除不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失败、合并其他脏器结核有关.有效的化疗,彻底的病灶清除,脊柱稳定的重建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骨盆肿瘤是骨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但由于其周围组织结构复杂,且部位深在,早期容易误诊及漏诊,在诊断明确后,肿瘤累计范围已经较大,其治疗始终是骨肿瘤治疗中最困难的部分。由于骨盆承担着脊柱与下肢的连接,肿瘤切除后骨盆环的重建,尤其是髂腰重建和髋关节重建对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但其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多,手术失败风险大的特点。本文总结近期本单位手术治疗的骨盆肿瘤病例,对骨盆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会议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 of rabbi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fter co-cultured with nucleus pulposus cells in alginate Beads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perf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改为开放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6例(58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53~72岁,平均64.5岁;术后9例出现脊髓损伤,4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10例,椎体转移瘤2例,椎体血管瘤1例.病变节段:T7 1例,T8 1例,T9 2例,T10 1例,T11 1例
目的:脊柱侧凸翻修术后(Revision spinal deformity surgery ,RSDS)解剖标志不清,因此徒手操作手术风险较大.而导航技术在长节段脊柱侧凸患者应用时也存在手术操作长、放射量大等问题.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长节段脊柱侧凸翻修病人手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研究目的为评估3D模型在长节段脊柱侧凸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回顾了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7名长节段脊柱侧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荷载成髓核细胞分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巴马小型猪退变椎间盘模型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和鉴定巴马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体外构建Ⅱ型胶原支架.ADSCs在体外进行预分化,成髓核样细胞.通过针刺法进行巴马小型猪退变椎间盘造模,并根据腰椎不同节段分组情况进行处理:对照组(NC)L1-L2,不造模,不处理;退变组(DC)L2-L3,造模后注射DMEM高糖培养基;预分化
目的:应用外侧解剖锁定板及5号不可吸收缝线喙锁增强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侧端NeerⅡb、V型骨折,并评估其放射学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5例不稳定型NeerⅡb、V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病人,所有病人均采用外侧解剖锁定板联合5号不可吸收爱惜康缝线喙锁增强联合固定.结果:所有病人随访12~23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翻修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治疗结果以及不同翻修原因和假体限制程度膝关节功能差异,总结经验并期待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本院骨科所有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翻修手术241例患者,通过查阅电子病历记录患者手术信息、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是否二次或多次住院,记录翻修手术后出现二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对所有翻修患者通过电话、门诊以及网络方式进行随访,采用症状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和满意度调查.对假体
目的 分析应用MIPPO 技术治疗肱骨干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体会及教训.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6月作者运用MIPPO 技术治疗肱骨干近端粉碎性骨折15例, 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67 岁.平均46.4 岁.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距手术时间平均7.6 天(3-12 天),固定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8-12 孔),观察手术时间、输血量、愈合情况、并发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等
目的:探讨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初期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并发症,评估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安全性及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02-01至2016-7-20的21名患者,观察手术平均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1年随访时下腰痛JOA评分、腰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情况(ODI)及X 线片上手术节段
[目的]分析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结合钢丝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科共收治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0例,其中男13 例,女7 例;年龄67~86 岁,平均76.9岁.骨折部位,左侧11例,右侧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