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第三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等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经济秩序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无害化处理工作难度大,处理也不规范,笔者分析了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建立三大体系,实行联防联动,加强监督管理。
其他文献
如何做好肉鸭产地检疫工作,建议: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严格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家禽产地检疫规程》的出证条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加强产地检疫与日常监管、强制免疫、屠宰检疫等相结合。研究阐明,肉鸭产地检疫的覆盖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有效控制了畜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了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在动物产品安全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地检疫工作就好比工厂产品在出厂前必须经过质检员的检验一样,只有经检验合格的才可出厂.产地检疫工作直接的工作对象是辖区内即将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而间接的工作对象是动物或者动物产品的所有者即货主,为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其次,摸清底数,先礼后兵,最后,检疫申报与办理养殖手续、各种项目补贴政策相关联。
文章介绍了动物检验检疫分类,阐述了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针对影响畜产品安全的生物因素、饲料因素、兽药因素等,建议加强动物检疫体系建设,同时提升动检人员的素质,提高乡村兽医待遇,并加强农贸市场管理,规范畜产品经营。
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各地产地检疫工作情况,实施了产地检疫示范县建设活动,内容比较丰富,特点比较突出,成效比较显著,其推动了全省动物检疫工作的能力建设,并进一步推进了产地检疫工作的规范化。
文章针对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养殖场户在出栏动物时不主动报检,甚至有逃避检疫的行为,报检制度得不到很好执行,只能被动出证等问题,建议:加强检疫员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强化基层检疫队伍建设;加强检疫员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树立一心为民和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推动基层检疫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实相应政策,提高待遇水平;改善基层官方兽医的执法配备等。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动物疫病的有效控制、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意识;建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推广养殖业保险工作;完善无害化处理补偿;加大对无害化处理工作资金支持;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动物卫生、食品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从经济效益、社会公益、环境条件等方面作综合评价,然后选择最佳的途径和方法.设立收集点,有利于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农业保险联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节约无害化处理企业的运营成本.
畜禽养殖场在丰富广大人民"菜篮子"的同时,环境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前的养殖业生产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废弃物对人类以及畜禽本身生活环境的污染愈来愈突出,畜牧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污染源,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需要采取法律、技术、科学管理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和治理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提高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病死动物的处理也面临严重挑战.规模饲养场突发疫情或自然灾害时,死亡动物一天就可达到数吨,而化尸池和焚烧炉的日处理能力有限,导致病死动物堆积发臭,极不卫生;部分饲养场户法律意识淡薄或贪图小利,出现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甚至销售给不法商贩的事情.病死动物的不规范处理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引起了各地群众与政府的高度关注,各地也都在积极探寻更好的无害化处理模式.近几年抚宁区政府建立了养
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发生后,病死猪处理问题成为热点,动物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倍受国民关注.由于各级政府、畜牧等相关部门高效、及时处理问题,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地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动物的死亡,进而保障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养殖过程中因病死亡动物无法完全避免,为发展畜牧业生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紧迫任务,应加大违法惩治力度,完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