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侧和内侧经皮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前外侧和内侧入路经皮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完整随访的43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组20例和内侧组23例,均采用经皮接骨板固定.术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术后1年患肢功能和并发症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小儿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ltion,SSI)是一个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率位于0.5%和1.6%之间,本研究拟根据现有文献及专家共识构建预防小儿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指南,为从事小儿脊柱侧弯矫正的医疗机构推荐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措施,达到低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率,提高小儿脊柱畸形矫正水平,减低医疗保健费用的目的.
目的:探讨外伤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腕关节功能受限的原因。方法:从我院2011-2014年的门诊与住院病历中调取50例桡骨元旦骨折手法复位后腕关节功能受限的患者进行随访和分析。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评估年龄、体重指数和Koa严重程度等对Pr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10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Koa患者,男性28例,女性72例;KL分级I级35例,Ⅱ级46例,Ⅲ级19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8.0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成玻璃酸钠组(Ha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PrP组),Ha组膝
目的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流行病学特点,加深对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120例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程度以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目前矫正鞋临床应用对于骨科髋关节骨折及股骨疾病术后病人下肢的稳定度、外展的角度、预防局部的压疮以及患肢的保暖等各方面研究。方法:其中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因髋关节骨折及股骨疾病入院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
目的:探讨悬扳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评定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骨伤科2012年10月到2015年4月接收颈性眩晕的患者54例。其中男21,女33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医师进行手法操作,所有病人均采用卧位治疗,第一步先以仰卧体位,以松解手法为主,持续10分钟。
Purpose:ToevaluatetheeffectofdifferentCOXinhibitorsonthetendonhealingprocess.
目的儿童脊柱皮下生长棒是一种非融合技术,对控制侧弯进展,并维持生长发育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时间较长,效果较好,但是实践中发现生长棒周围软组织和正常软组织外观有区别。
目的: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将壳聚糖固定在钛表面,研究经表面改性后的医用钛的抗菌和促成骨作用,为该材料在骨科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目的:探讨伴重度膝内外翻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9月,我院同一医师对18例18膝伴内外翻畸形患者(内翻角、外翻角均≧20°)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男6例,女12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4.8±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