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乳腺癌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68岁.主诉:发现左乳肿物1年余.乳腺钼靶X线摄影:左乳CC位、左乳MLO位.乳腺MR增强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1)横轴位T1WI(双回波同相位),TR/TE= 180 ms/2.4 ms;(2)横轴位T2WI压脂(STIR序列),TR/TE= 5000 ms/37.8 ms;(3)横轴位DWI(EPI序列),b = 0,1000 s/mm2,TR/TE= 5000 ms/59 ms;(4)动态增强DCE序列(VIBRANT序列),TR/TE= 6 ms/2.6 ms;蒙片1期,注药后扫描8期,每期58s,重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5)矢状位延迟扫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28例患者术前CT诊断均提示小肠梗阻,肠管绞窄6例,10例提示腹内疝(十二指肠旁疝5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黏连束带内疝3例)。所有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有小肠梗阻,肠管绞窄12例,腹内疝类型包括十二指肠旁疝7例(其中左侧5例、右侧2
目的 探求64排螺旋CT食管充气三维成像检查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1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占位性病变患者,行64排螺旋CT食管充气三维成像检查,通过使用MPR、冠状位、矢状位等多种三维后处理技术对病灶进行显示。具体方法:患者已行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占位性病变,拟行64排螺旋CT食管充气三维成像检查。患者检查前空腹4—6小时,经鼻腔下胃管至食管深度20—30cm(应根
目的 分析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本文收集经过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21例,均行GE 3.0T HDx平扫MR检查,其中5例行MR增强检查.其中右膝关节13例,左膝关节8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5岁,腘窝囊肿6例,关节内腱鞘囊肿5例,半月板囊肿3例,关节退变性囊肿4例,髌下脂肪垫囊肿1例,膝关节周围脓肿1例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对3.0T磁共振颈椎矢状位T2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常规颈椎扫描的患者,记录身高和体重,排除上呼吸道和鼻咽部疾病,颈椎、颈髓占位性病变,入组共123例(男52例,女71例;BMI:16.65-38.54).分别测量第4或5椎体、其对应的颈髓的信噪比以及两者之间的对比噪声比,并由两位主管技师对吞咽伪影和图像介电效应的发生作主
目的 以飞利浦公司V5000型DSA机为例,就在介入放射工作中,DSA后处理测量技术的运用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对测量技术的相关因素,功能参数的设置,技术应用步骤及应用效果等四方面的讨论、研究,具体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是距离 的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的测量及心室功能的测量方法。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技术。并对72例肝癌患者行B超、CT和DSA对照观察,将测 量技术中的影像失真降至最低限度。
目的 探讨腹部前后位DR湿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方法 首先组织5位专家(一位主任技师、二位副主任技师、二位主任医师),按照感蓝片X线影像评片标准对120张CR干式激光图像进行评判,评出优级影像图像103张.评片标准如下:(1)优级影像标准:组织层次分明、摄影位置正确、无技术操作缺陷和影像直接完全感光区密在2.4~3.0、最低感光密度<0.25、组织诊断区密度在0.25~2.5之间、灰雾度<0.25.
目的 探讨胸椎前后位C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方法 首先组织5位专家(一位主任技师、二位副主任技师、二位主任医师),按照感蓝片X线影像评片标准对120张CR干式激光图像进行评判,评出优级影像图像103张.评片标准如下:(1)优级影像标准:组织层次分明、摄影位置正确、无技术操作缺陷和影像直接完全感光区密在2.4~3.0、最低感光密度<0.25、组织诊断区密度在0.25~2.5之间、灰雾度<0.25.
目的 探讨多b值DWI(multi b-value DWI,MB-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4例患者(22例良性,共24个病灶;32例恶性,共38个病灶)均行MRI常规扫描、单b值DWI、MB-D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MBDWI采用12个b值,最大b值为3000s/mm2.利用ADW4.5工作站获得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跟踪技术进行血管造影的优越性.方法 采用血管跟踪模式和步进系统,各进行45例下肢动脉造影.结果 血管跟踪造影组:45例造影中,42例造影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93.3%;步进系统造影组:45例造影中,37例造影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82.2%.结论 血管跟踪摄影能在一次造影中完整地显示整个下肢动脉形态,造影效果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目的:探讨股骨前后位DR湿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材料与方法:首先组织5位专家(一位主任技师、二位副主任技师、二位主任医师),按照感蓝片X线影像评片标准对120张CR干式激光图像进行评判,评出优级影像图像103张.评片标准如下:(1)优级影像标准:组织层次分明、摄影位置正确、无技术操作缺陷和影像直接完全感光区密在2.4~3.0、最低感光密度<0.25、组织诊断区密度在0.25~2.5之间、灰雾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