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紫花苜蓿真菌病害的有益菌筛选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iang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防治是环境友好型防治策略,挖掘可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资源是实施生物防治的前提.在紫花苜蓿病害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中有一些微生物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为确定其对主要的紫花苜蓿病原真菌的颉颃作用,以便研发生防制剂,本研究采用革兰氏染色、显微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2种具有颉颃潜力的微生物的分类地位,采用PDA培养基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对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苜蓿小光壳(Leptosphaerulina briosiana)、三叶草刺盘孢(Colletotrichum trifolii)、苜蓿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苜蓿尾孢菌(Cercospora medicaginis)、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ium)、粉红镰孢(Fusarium rose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苜蓿壳针孢(Septoria medicaginis)9种紫花苜蓿主要病原真菌的颉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菌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卡那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前者对供试病原菌的抑菌率为24.02%~71.11%,其中对苜蓿尾孢菌(71.11%)、苜蓿匍柄霉(64.76%)和粉红镰孢(60.55%)抑菌效果较显著;后者对供试病原菌抑菌率为49.95%~76.90%,其中,对三叶草刺盘孢(76.90%)、苜蓿茎点霉(70.94%)、苜蓿匍柄霉(68.01%)和苜蓿小光壳(60.99%)抑制效果较强.两种细菌对供试苜蓿9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颉颃作用,故在研发生物杀菌剂时,即可选择抑菌谱较广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又可选择对紫花苜蓿某种病害抑菌效果强的颉颃菌作为生物防治资源.
其他文献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定殖对菌种生物学特性及昆虫致病力的影响,采用浸种法使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定殖,孢子悬液浓度为108个孢子/ml,浸种时间为12h(T1)和24h(T2),选取
会议
  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引起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生物防治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捕食性天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会议
  防治指标是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的关键研究内容,防治指标的作用是避免无意义的防治作业、错过防治适期、超过可按受的产量损失等,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防治指标在
会议
  本研究以排油圈法测定芽胞杆菌B006发酵液中表面活性素的产量.通过单因素实验,测定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对芽胞杆菌B006摇瓶发酵产生表面活性素的影响,结果表
会议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syn.Gliocladium roseum)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可寄生核盘菌、丝核菌和镰刀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还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巨大的应
会议
  储粮昆虫和螨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许多种类个体微小,使其种类鉴定颇为困难.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是近年来物种鉴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立一个储粮昆
会议
  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因其能够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和多种抑菌次生代谢产物,已成为生物防治作物病害防治中优先筛选菌种.本实验室通过建立芽孢杆菌生防菌种
会议
  从药用植物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叶组织中分离并筛选获得了1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颉颃活性的放线菌菌株JK-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JK-1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该菌
会议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芽孢形成初期分泌各种抗菌物质和酶,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作物病害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防治黄瓜、水稻、玉米和
会议
  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害虫,其幼虫俗称韭蛆,主要群集于韭菜根部蛀食假茎和鳞茎而造成死苗.该虫在华北露地每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