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段早白垩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蒙造山带夹持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该区构造演化复杂,古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演化,中、新生代又叠加了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改造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白音高老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来探讨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该地区地壳增生时间的问题.通过对比东北地区同时代岩浆-构造活动,并结合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资料,推断大兴安岭中段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导致的岩石圈拆沉减薄有直接联系。岩石圈拆沉引起软流圈上涌,上涌的软流圈加热了下地壳物质,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其他文献
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21个气象站点的气象和数草观测资料,结合潜在蒸散量和改进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模拟计算了2009年草原植被作物系数和实际蒸散量.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二者的时空分布特点,并通过反映牧草长势的NDVI变化趋势予以验证.结果表明:5-8月间随着月份的增加作物系数Kcx最大值的变化趋势由0.6→1.2→1.4→1.4,平均值是0.28→0.36→0.40→0.38.4个时期的Kcx
利用东北地区15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并与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温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部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事件呈减少趋势,且其区域性分布较明显,表现为吉林大部在水稻孕穗期、辽宁局部在抽穗期低温冷害呈增加趋势;近50a低温冷害发生站次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减少趋势,但2001-2010年冷害发生站次明显增多;障碍型低温冷害
Plant phenology models, especiallyy leafing model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rimary production of temperate plants.Existing models based on temperature al
会议
应用NCEP资料(2.5°×2.5°和1°×1°)、WRFV3.3.1模式预报(3km×3km)、FY2卫星产品等资料,对2013年8月12-17日吉林省中东部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发现:此次过程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环流背景上,纬向型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使西风带上的天气尺度系统重复影响东北地区,并为暴雨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天气尺度上,低空急流提供了中小尺度上升运动发生发展的
根据丰林自然保护区1999-2010年红松(Pinus korai ensis)结实量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Mann-Kendall法,对红松结实规律及温度变化对其结实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红松结实具有自我限制性,当年结实量与前两年结实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该指标对红松结实量具有非常好的预测效果;2)红松花芽形成期经历的低温春化过程有利于红松结实;3)当年≥0℃积温越高、1月份温度越低越有利
MODIS derived aerosol optical depths (AODs) at 550 nm are compared with sunphotometer CE318 measurements at 7 sites located at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in China from July to October, 2007.The evaluat
Extended-range (10-30 day) forecast, lying between well-developed short-range weather and long-range (monthly and seasonal) climate predic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forecast currently faced
会议
会议
At Dome Argus, present surface mass balance (SMB) was investigated by 49-stakes from 2008, over a 30×30 km area.Surface density and surface topography was also surveyed during fieldwork.The representa
本文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春小麦定西24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O2处理(550μmol·mol-1和460μmol·mol-1)使春小麦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地上于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41.49%、53.83%、40.62%、38.15%、37.98%、37.05%和25.2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