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3/R134a一级分凝和二级分凝自复叠喷射制冷循环的性能比较研究

来源 :2016年第九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96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原理应用于喷射制冷循环的研究,对一级分凝和二级分凝自复叠喷射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使用R134a/R23非共沸混合工质时制冷剂的配比、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对两种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升高,循环喷射器压比降低,二级分凝循环COP升高,二级分凝循环在喷射器压比在2.11至1.73变化时,可获得-20℃温区的制冷温度;随着冷凝温度上升,两种循环COP均显著降低;随着低沸点组分质量分数增大,两种循环COP均增大,并且二级分凝循环COP高于一级分凝循环.
其他文献
采用steinen0.65半实心机械雾化喷嘴,以水为工质,研究了喷雾压力和系统压力对光滑表面进行喷雾冷却换热特性的影响.保持有效流量不变,提高喷雾压力能提高热流密度.降低系统压力,热源功率相同时,与常压喷雾冷却系统相比,系统的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都有较大幅度提升,而表面平均温度则大幅下降,且表面温度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储水型单水箱热泵热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自来水补水与水箱原有热水混合并由此导致水箱热水温度下降、热泵循环加热水温起点高,机组平均加热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双水箱(加热水箱和储水水箱)热泵热水系统,冷水补水首先进入加热水箱,在其中被热泵机组加热到设定温度后,再送至储水水箱以供给用户侧,从而避免冷热水混合造成机组效率较低的问题。
复合能源热泵系统是实现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保证制冷空调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理想方案之一。三介质换热器可避免在复合能源热泵系统模式切换时所引起的制冷剂分布与流动控制问题。本文建立了应用于复合能源热泵的三介质换热器的仿真模型,开发了基于Matlab软件和REFPROP软件的仿真程序,模型精度满足性能分析要求。
本文对某型号并联双循环风冷冰箱进行了耗电量实验研究,研究了并联系统回路运行的动态过程以及冷藏风机电压、冷藏毛细管流量、制冷剂充注量对冷藏及冷冻回路制冷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系统回路制冷剂迁移的作用,冷藏回路性能和冷冻回路性能相互影响;采用小流量毛细管时,增大冷藏风机电压,耗电量降低6.5%;采用大流量冷藏毛细管时,减少制冷剂充注量,耗电量降低10.4%;较低的冷藏蒸发温度的并联双系统耗电量
本文以北京典型气象年的逐时气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数据中心全年和各季节干湿球温差分布情况,以及在不同温度效率下湿式冷却和干式冷却的自然冷却时长和季节换热量。结果表明在春秋季节,采用湿式冷却、温度效率为40%时,可实现全季节自然冷却。在夏季,虽然采用湿式冷却和高温度效率可提供自然冷却时间,但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均会增加,需综合考虑。在冬季,选用干式冷却,温度效率在20%时,可实现全冬季自然冷却。
分析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的过程,利用(火用)分析方法建立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的分析模型,并简化了(火用)效率计算公式,实现只通过测定温度就可以比较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
不同结构的翅片管换热器因表面积灰程度的不同会导致空气侧压降变化,从而导致换热器性能的变化.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翅片管换热器结构对表面积灰与压降特性的影响.测试样件类型包括开缝片、波纹翅片、平直翅片,翅片间距范围为1.3~1.8 mm,管排数范围为1~3排.
为了研究固体材料在低温区域的热导率,本文以45号钢为样品,采用GM制冷机构建低温实验平台,基于轴向稳态法测试样品材料在低温下的热导率.通过实验获得了30K~150K温区45号钢的热导率.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直接冷却固体材料进行了传热数值计算,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和误差分析,表明了测试数据的可信性.45号钢热导率低温下的研究较少,本文所获得的数据对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汽车在燃油过程中50%以上的能量以废热排除,同时在制冷情况下增加燃油消耗,结合吸附式制冷的特点,利用发动机余热制冷,达到节能的目的 。因此,本文对一种无真空阀门的小型吸附式制冷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腔体内只包括吸附床与蒸发/冷凝器,结构紧凑。在热源温度85℃、冷却温度30℃、冷冻水温度15℃的条件下,对采用翅片管型以及波纹翅片型的蒸发/冷凝器的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
固化吸附剂是提高吸附床传热性能的有效手段,但是传质特性受到了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粘结剂低温分解从而在固化吸附剂层内形成孔道的强化传质方法,该方法能够降低吸附剂层的传质阻力,改善吸附质在吸附剂层内扩散特性,强化固化吸附剂传质.选择羧甲基纤维素为粘结剂制备出多孔固化吸附剂,通过BET和压汞仪测试,结果表明该多孔固化吸附剂层内成孔大部分为大孔,其比表面积0.14 m2·g-1明显高于普通固化吸附剂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