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浊除痹方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来源 :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泄浊除痹方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联酸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99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泄浊除痹方组、苯溴马隆组、空白对照组,泄浊除痹方组口服泄浊除痹方颗粒剂,苯溴马隆组口服苯溴马隆片,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物治疗,仅进行临床观察,20天为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前有所下降(P<0.05=;泄浊除痹方组、苯溴马隆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2.86%、23.33%;泄浊除痹方组和苯溴马隆组疗效相当(P>0.0167);泄浊除痹方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泄浊除痹方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且安全性高。
其他文献
@@雷公藤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用治麻风反应、类风湿关节类取得显著疗效以来,由于它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反应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风湿疾病、皮肤疾病、肾脏疾病,并拓展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肿瘤等几十个病种,对一些顽固难治性疾病显示出了较好疗效。故半个世纪以来,基础与临床研究持续深入不断,多个制剂被列为国家准字号药物,并为药典所收载。但其对机体多个系统脏器的毒性损害也成为关
目的:评价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开放试验的方法。将240例轻中度RA患者随机分为昆仙胶囊组(80例,采用口服昆仙胶囊治疗)、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80例,采用口服MTX治疗)、昆仙胶囊+MTX联合用药组(80例,同时服用昆仙胶囊及MTX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ACR20、ACR50和
目的: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18例,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治疗组口服尼美舒利和七味通痹口服液。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3周、6周、12周后JOA得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3、6、12周后JOA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具有减轻症状、降低TNF-α的作用,可以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压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伴有高血压患者59例(治疗Ⅰ组);同时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无高血压患者58例(治疗Ⅱ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两组基础治疗药物均为甲氨蝶呤片加痹棋胶囊。甲氨喋呤片每次10mg,每周一次,痹祺胶囊每日三次,每次4粒(1.2g),连服12周。选取伴有高血压的RA患者28例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药物同Ⅰ、Ⅱ
@@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即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主要累及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变,以哮喘、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外肉芽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多器官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少见。下面介绍本院诊治的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目的:观察应用环磷酰胺(CTX)冲击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方法:每月一次环磷酰胺0.6静脉滴注,每周1次甲氨喋呤7.5~15mg口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治疗时间1年。患者在治疗前及1年后检测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握力、关节病变数、ESR指标,双手指腕关节治疗前及1年后进行X线照片,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应用环磷酰胺冲击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活动期是该病发生发展、恶化或痊愈的关键阶段。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主要以缓解疼痛、减轻或延缓炎症的发展为目的。近年来,RA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早期,联合,足量应用药物治疗RA方案包括非遥体抗炎药(NSAIDS)及病情改善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治疗已取得广泛认同,同时多种传统中药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在多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部和上肢反复发作疼痛为主,伴有麻木、常因劳累、寒冷、睡眠不佳而诱发。仰头、咳嗽症状加重。手指麻木,精细动作困难。笔者2009年4月-9月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报告如下。
@@类风湿关节炎(RA)本身是很容易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RA的发病率约1%-2%,其中将近50%的患者会出现关节外表现,而肺部就是最常受累的脏器之一。其中间质性肺病占到15-20%,最后发展为肺纤维化的占到10-11%。还有文章认为.RA患者在患病5年后有70%的人出现肺部受累。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通过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治疗免疫性血管炎的疗效。方法: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免疫性血管炎患者66例,2粒/次,3次/日,连服30日。设阿司匹林肠溶片为对照组62例,30日后复查血流变。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7%和72.58%,治疗显效率分别为65.15%和51.62%,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免疫性血管炎得到了有效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