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人不明时高空坠物问题之比较分析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害人不明时的高空坠物案件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发生频率较高,我国法律实务界和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意见争议较大,莫衷一是。通过对中美两国处理类似案件的案例和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侵权法既存的责任基础并不能圆满地解决和解释这一类型的案件,我们不可能以此来构建一个新的归责原则。加害人不明时的高空坠物问题可以用法律的局限性理论来解释,法律不是万能的,有时候需要“让损失停留在它发生的地方”。当法律不能提供救济手段时,受害人的损害可以通过保险或者社会救助等途径来处理。
其他文献
政府责任既是通向法治政府的唯一途径,也是使政府与人民达成和谐的重要桥梁,但我国目前对于政府责任的概念还远没有形成共识。本文提出了新的政府责任概念,全面分析了概念的阶段、机制、要素及内容,对政府责任的分类进行详细研究,进一步提出责任的十种划分方式及其意义,揭示政府责任的本质,并描述了政府责任体系的大致轮廓。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进程中,人民法院应当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主导性作用。目前全社会对此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提出背景,明确人民法院的角色应当定位为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统筹者、机制有效运行的协调者、机制在制度层面的最终保障者。通过对此的进一步剖析,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着力点,即我国要建立一整套以诉讼为核心、各种非
西方刑罚目的理论上一直存在着报应刑和目的刑的争论。我国理论界关于报应能否成为刑罚目的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事实上,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以及刑罚正义原则的要求,报应已成为是我国刑罚的首要目的。刑罚的报应性贯穿于我国刑罚体系的始终,只是不同的刑种体现出来的报应性的程度不同。
当代俄罗斯的《民法典》并未采用大陆法国家通行的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结构性二分法,而是根据法人的发起人(或出资人、参加人)与法人,对法人财产的权利强弱及权利性质的不同,将法人分为财产构造递进排布的三大功能群落。这一法人体系特征也通过我国的《物权法》渐诸于我国的法人制度,但我国的法人体系序列仍有借鉴俄罗斯民法进一步梳理与完善的必要。俄、中法人体系特征的背后,是对法人乃私法中的交易人格的传统定义的反思,
公司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作为来源于民法上的制度,其价值诉求是以较少的成本阻止较大的损害发生的效率性原则,它对于公司内部制衡有缺陷的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弥补功能。在制度设计上,基于我国公司治理中监事会权力的虚置的考虑,它的行使主体除了股东以外,理应将监事纳入;请求制止的范围只能是明确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禁止性的行为,一般性的注意义务和需要具体裁量的忠实义务的违反不应纳入制止范围;制止对象为董事、监事、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其深层次的体制根源。次贷危机暴露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其多个环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着风险被放大的可能性。本文首先分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蕴含的风险,然后从次贷危机看美国资产证券化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完善资产证券化监管体制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证券公司的董事会制度进行考察,采取托宾Q理论来分析中国上市证券公司的经营绩效,并探讨中国上市证券公司的董事会制度中内部董事的数量与公司绩效成正向关系、关联董事数量与公司绩效成反向关系而独立董事数量与公司绩效无关的现象,从而为中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制度的改进提出相关的建议与解决措施。
法律多元理论是法律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法律多元理论开始引入我国,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西方的法律多元理论及其历史。认为系统的法律多元理论是在西方殖民时期形成的,文化的多元造成了法律的多元。随后,法律多元主义从对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关系的关注,扩展到了对社会中其他不同群体之间关系的关注。还有学者进而将法律多元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了研究,为动态地、多维度地把握人类社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础性制度知识、教义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刑事诉讼法哲学应当探讨的问题域和基本范畴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性制度知识和教义性知识的基础上凝练出能够涵摄和解释这些基础制度知识和教义性知识的刑事诉讼法原则、原理或一般理论,进而确定原则性或原理性知识的知识边界,以期寻找我们可以论证的对象;二是在获得上述原则性或原理性知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以确信的方式从哲学的层面对其加
在英美民事诉讼中,诉因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者事实的集合。诉因既是当事人诉权的基础,也是连接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桥梁,其地位十分重要。诉因制度在英美民事诉讼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存在变迁,因此诉因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总的来说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但是其生命力仍然十分顽强,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诉讼实践中,诉因的方法至少都还是一种普遍的和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