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口腔门诊消毒隔离管理

来源 :2006年泛中南地区6+1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口腔门诊在诊疗过程发现在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突出,受到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加强口腔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本文就组织管理、消毒隔离的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等内容进行简述。
其他文献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虽历经10年的免疫接种,在低年龄组,乙肝病毒感染率己下降,但在高年龄组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同时,丙肝的感染亦有增长的趋势。医务工作者因行业的特殊性,常在不知情的状态下与血源性传染疾病患者密切接触,易发生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或已有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接触血液、体液而造成职业暴露。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资料显示,到2000年底,美国已有57名医务人员
抗生素在临床用药中使用频率较高,在防治各种感染性的疾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但临床个别医生不合理使用现象比较突出,以致在严重感染应用抗生素时效果差,甚至导致耐药菌株发生等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滥用抗生素更易引发不良后果。为此,本文就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本院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危害性及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管理对策进行探讨。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PAA)是一种高效、速效、廉价、低毒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以及环境、物表、空气等疫原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因此,对过氧乙酸正确使用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的。为了研究过氧乙酸作为空气消毒剂使用后,施药浓度、作用时间及环境状况等因素对其在空气中残留量进而对其消毒效果的影响,对所选场所喷洒过氧乙酸并进行现场测定,本文现对其结果进行报告。
洗手是阻断因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保持洗手的习惯,良好的依从性可使各种微生物的感染率降低。可见注意手部卫生可降低手上的细菌量尤其是致病菌,从而降低通过手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最终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本文根据洗手指征对部分科室的医护以及其他临床成员、非临床成员进行现场观察,并对洗手率低与医院感染、调查对象分布情况等进行讨论。
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居医院感染的第三位,占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14%~16%。手术部位感染不但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而且提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病人的身体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通过对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随着医学的发展,感染控制已成为医院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手术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因此,控制术中感染在减少病人术后感染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对手术室环境管理、控制手术物品感染的措施、无菌技术管理等进行简述。
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2005年3月-2006年3月,笔者对20所农村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本研究于2004年1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一次性医疗废弃物进行全程控制,全面监测,使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规范。
在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指南》2002第二版中提出标准预防的概念,几年来,世界各国都相继引用和接受,并逐步落实。目前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也颁布了一些政策、法规,促进标准预防的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临床医生多侧重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无菌操作培训不够。笔者根据临床换药过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结合医生操作过程拟定出一套换药操作中如何贯彻标准预防的细
医院口腔科诊疗过程的严重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部门。消毒灭菌处理不严密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医源性交义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一旦发生感染,危害相当严重,所以预防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是口腔医疗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消毒隔离工作、灭菌消毒机、诊疗环境及医用垃圾等方面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