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成铝锆碳滑板生产过程中水化机理探析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成铝锆碳滑板中常添加金属铝和单质硅,其中金属铝在高温埋炭气氛下形成容易水化的Al4C3和AlN.热力学计算表明,当气氛中的氧(或CO2)含量和烧成温度过高,滑板中形成的氮化铝相会更多,滑板水化可能性就越高.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金属铝和单质硅作复合添加剂时,应控制铝粉的添加量和采取严格烧成制度,避免铝锆碳滑板烧成后发生强度下降或粉化现象.
其他文献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固含量在20%左右、能稳定存在的ZrO2溶胶,用TEM、Zeta电位仪及黏度计等对溶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前驱体浓度、pH值、沉淀剂与氧氯化锆摩尔比等对ZrO2溶胶制备工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pH值条件下溶胶的黏度和ζ电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值直接影响溶胶的黏度和ζ电位值,因而最终影响溶胶的稳定性;氧氯化锆的浓度大小决定着成胶时间和胶粒粒径.
采用静态坩埚法(1600℃×3h),分别研究了水泥、硅微粉、ρ-Al2O3和铝凝胶四种结合体系的铝铁浇注料在两种V2O5,TiO2含量不同转炉终渣中的抗侵蚀性,对侵蚀后的试样进行观察与测量,并采用SEM和EDAX研究各层的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含钒钛渣蚀样中生成大量低熔点C2AS且形成连续相,使钒钛熔渣对浇注料的侵蚀性明显高于不合钒钛的普通熔渣;水泥结合铝镁浇注料对两种熔渣的抗渗透性明
采用静态坩埚法研究了锆刚玉加入量对Al2O3-SiO2系浇注料抗铅渣性能的影响,并对抗渣前后试样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锆刚玉后,试样的抗铅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锆刚玉加入量为8%时,试样的抗铅渣性最好。铅渣对Al2O3-SiO2系浇注料的侵蚀主要表现为渣中的PbO与Al2O3-SiO2系浇注料中的SiO2,CaO发生反应而生成低熔点化合物(如PbO·SiO2,2PbO·SiO2,2C
以锐钛矿(wTiO2≥99.5%)、金属钛(wTi≥99.5%)和炭黑(wc≥95.68%)为原料,在1 400℃4种气氛务件下进行TiO2碳热还原反应:真空条件下保温1 h,氩气保护条件下保温1 h,流动氮气条件下保温3h,1400℃埋炭保护气氛下保温3h,采用XRD和SEM研究了TiO2碳热还原反应产物在不同气氛下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合成产物为粒度分布均匀的TiC;氩气保护
以亚白刚玉、刚玉、电熔鲜砂、α-氧化铝微粉和镁铝尖晶石等为原料,以水泥、硅微粉、ρ-氧化铝微粉和铝凝胶粉为结合剂,制成不同结合系统铝镁浇注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结合系统的浇注料常温物理性能以及对攀钢转炉钒钛渣的抗渣性,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铝凝胶粉做结合剂的浇注料具有较好的性能.
以分析纯六水合硝酸钇、四水合碱式乙酸铝为原料,柠檬酸为配合剂,通过碾磨发生低温固相化学反应制备前驱体,然后煅烧获得钇铝石榴石(YAG)产物.采用傅立叶IR光谱及TG/DSC对前驱体的组成、热分解过程、柠檬酸燃烧过程和钇铝石榴石合成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X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对产物Y3AI5O1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可在全固相条件下通过低温固相反应得到Y和Al原子级混合的前驱体,该前驱体煅
比较了三种不同的烧结工艺对氧化锆流延基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基片收缩率和相对密度增大、硬度增加、气孔率减少、晶粒和气孔的平均尺寸均有所增加.在1500℃保温3 h可以获得较高的致密度(相对密度为97.8%)和合适的晶粒尺寸,试样在1 073 K时离子电导率为1.187×10-2S·cm-1,烧结体物相主要为四方相.
通过对河南济源蜡石原料进行化学分析、体积密度和耐火度测定、XRD物相分析以及差热与热重分析和显微结构观察,确定济源地区出产的硬质蜡石为优质硅质蜡石,其碱金属含量低,热膨胀系数小,适合作为耐火材料骨料.软质蜡石为叶蜡石与软质黏土的混合体,易水化,杂质含量高,可以作为结合黏土、火泥或陶瓷原料.
采用电熔镁砂细粉、金属铝粉、SiO2和α-Al2O3纳米粉为主要原料,埋碳气氛1500℃下处理发现生成大量MgO晶须,用X射线衍射分析晶须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晶须的不同形貌.结果表明,SiO2微粉的存在增加了反应前沿氧分压.有利于MgO晶须的形成,SiO气体在晶须上沉积,促进了MgO成核并垂直于原始晶须方向生长,形成架状结构.
以溶剂共混法将氢氧化锆与树脂制备出树脂-氢氧化锆混合物,经500~1 600℃热处理、研磨,得到前驱体碳包氧化锆复合粉末.用XRD,TGA-DSC和HRTEM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无碳包氧化锆试样相比,室温下复合粉末中的氧化锆可以四方相形式保留下来,其含量与热处理温度有关,认为是碳元素进入氧化锆晶格所引起;同时碳的空间位阻作用使复合粉中氧化锆的粒径为20~50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