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扩散效应对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的影响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加罚函数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多孔介质中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同时存在时双浮升力自然对流及其传热传质.应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深入探讨了多孔介质中耦合扩散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的机理,展示了多种工况下传热传质性能随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准则数的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为了考察波瓣喷管尾喷焰及其混合管的红外辐射特性,在以前计算流场的基础上,采用正、反光线踪迹法结合HITRAN数据库对热辐射在混合管内、外以及尾喷焰内部的传递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假想探测点距混合管出口中心点约23个混合管直径.与反向蒙特卡罗(RMC)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计算程序和方法可信.研究结果可为波瓣喷管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用彩色CCD摄像机摄取煤粉炉内火焰辐射图像时,实际上获得的是红(R)、绿(G)、蓝(B)三基色波长下的单色辐射图像.基于Wien辐射定律和辐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全炉膛煤粉火焰的黑度进行在线检测.检测方法用黑体炉进行了标定.在三种负荷工况下,对两台燃煤锅炉的检测结果表明:沿炉膛高度方向,燃烧器区域的火焰黑度最大,炉膛上部的火焰黑度较小;灰份含量较高的煤,其燃烧火焰的黑度较大;当负荷变大时,火焰的黑度
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对吸收、散射性介质内的辐射导热耦合换热问题进行求解.推导出辐射传递方程和能量控制方程的有限元模型.分别求解了边界为黑体及灰体条件下,矩形、圆柱形,圆环形封腔内吸收、发射、各向同性散射介质的辐射导热耦合换热.经与离散坐标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了本文有限元法能处理多场耦合条件下的复杂换热问题,为求解吸收、散射性介质内辐射导热耦合换热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
针对具有顶部送风形式的对称结构型二维方腔,本文采用非稳态数学模型进行腔内流场与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探讨其数值解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所考虑的参数条件下,Re=2000时流场失稳随时间发生周期性振荡:进一步增加Re到3000后,周期性流场再度失稳,突变为无规则振荡,对称性的流场转变为非对称性.
对纵向波纹板隔热屏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四种不同孔排方式的隔热屏的换热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孔排数越多,孔沿波纹板分布越均匀,隔热屏冷却效果越好;背风壁面的气膜孔对隔热屏换热有很大影响,波谷顶部的气膜孔对隔热屏换热几乎没有贡献.
本文对离心力场下多孔介质中自然对流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考虑了离心力,哥氏力,重力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对于本文研究的情形,多孔介质中将发生离心力、重力与哥氏力共同驱动的有条件自然对流.即当与离心力相关的多孔介质瑞利数Ra时,将发生仅由重力驱动的自然对流;当Ra>7.81π时,将发生离心力、重力与哥氏力共同驱动的自然对流,并且重力与哥氏力对自然对流的稳定性判据均无影响.
在微秒时间尺度上实现了含湿多孔介质温度、含湿量的瞬态测量,发现了高能短脉冲激光加热下含湿多孔介质出现经典傅立叶导热定律无法解释的温度波动现象,首次揭示了一次激光脉冲加热下含湿多孔介质存在二次增湿现象,研究了激光参数、试样厚度、初始含湿量等对含湿多孔质温度、含湿量变化规律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等流量法在高温回热器试验台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用等流量法一修正的等雷诺数方法对回热器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分离两侧的对流换热系数h并得到有工程应用价值的Nu~Re准则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计算其它流道形状的对流换热系数h,寻找最佳的回热器换热面形式.
污泥干燥作为污泥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进行了四组不同条件下的污泥干燥实验,详细分析了污泥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蒸发特性曲线,发现了貌似随机白噪声的现象中具有明显的分形(幂律)特性,并探讨了分形维数对干燥特性的影响,由此讨论了污泥干燥性能.分形(幂律)的出现是自组织动力学临界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干燥过程中分形的发现无疑将为揭开具有传热传质强耦合的复杂多孔体系的微观动力学机制提供一
分析了盐分在土壤中的动态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理论,考虑温度效应对土壤湿分迁移的影响以及不动水体与盐分吸附或解吸作用,建立了全面描述土壤中水、热、盐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数值研究,获得土壤中水、热、盐的动态迁移特性,探讨了土壤质地对盐分运移的影响,以期为土壤次生盐渍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