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配是昆虫选择最佳配偶以及产生后代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过程,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在生殖季节中,雌雄成虫通过不同的交配模式繁育后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次交配现象广泛存在于昆虫类群中,关于昆虫多次交配的动力和适应意义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作为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田间世代发生叠置,且无明显的越冬现象,研究发现橘小实蝇存在多次交配行为。因此,本文拟在研究橘小实蝇的交配策略,通过研究不同交配状态下橘小实蝇的交配情况我们发现,橘小实蝇雄虫连续两天交配的能力无明显变化,交配成功率均高于70%;但是交配后的雌虫连续两天交配的成功率较低,第二天交配率仅为15.88%,显著低于第一次交配的77.00%,在交配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性;雄虫交配与否并不影响雌虫再次交配的成功率(14.40%),即雌虫再次交配行为的这种抑制性并不受第一次交配雄虫交配地位的影响。此外,雄性附腺也作为交配过程中重要的介质,对于昆虫的交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为附腺液对雌虫的生殖调控作用,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有研究表明雌虫这种再交配过程中的性接受能力的降低与雄性附腺有关。在对昆士兰果蝇的研究中,雄虫交配后雄性附腺的面积和长度都显著减小。因此,我们对橘小实蝇雄虫交配前后雄性附腺的长度和面积进行了显微测量。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雄虫交配前后附腺的长度和面积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由于实验过程中发现橘小实蝇的交配时间较长,可以达到8h或更长久。我们在对橘小实蝇交配过程中不同时间段(0.5h,1h,2h以及正常交配和没有交配)的雄性附腺进行解剖测量,结果发现雄性附腺的长度和面积仍然没有显著性变化。说明橘小实蝇在交配过程中雄虫附腺液的消耗和补充是同时进行的。这就为橘小实蝇雄虫的多次交配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更进一步解释了橘小实蝇雄虫能够连续两天交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