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冬泳作用机理下的运动处方

来源 :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ouyaozh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结合冬泳作用机理拟定运动处方,为运动疗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冬泳运动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专家学者对冬泳的研究情况.访问经常参加冬泳运动人群、运动生理学专家,对所需要的冬泳运动知识进行咨询.在科学辩证、缜密思考、严谨逻辑前提下构架整篇文章.结果:冬泳的生理过程是:刚入水皮肤接受冷水的直接刺激,使毛孔和皮下血管受神经中枢指挥下的直接刺激,大量的血管充实到内脏,再以内脏器官流向身体表面,皮下血管又得到扩张.此阶段因个人体质、经历不同,时间有长有段,一般为1min左右.身体出现寒颤是机体自我保护的表现,产生的热量是平时的4倍.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寒颤期会推迟到来.如果在冷水中不控制,则人体出现"第二寒颤期",人就会昏迷,所以参加冬泳锻炼应严格控制运动量.其次,冬泳时间应与水温成正比,在不同月份冬泳时间长短为T(min)=气温+水温÷2,这样才能达到冬泳锻炼效果的同时又不致造成人体伤害.此外,人在水温23~26℃的水里游泳1h,可消耗300~800kcal热量;而冬泳2min即可消耗热量约100kcal,就相当于100m/min的速度步行30min消耗的热量.由于冬泳运动时体能消耗较大,所以不能追求过快的游泳速度,应保持固定的游距、速度.最后,任何运动只有经过长期坚持才能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效果,冬泳也不例外,由于受水温和天气的要求并不是每日都适合进行冬泳锻炼,但每周应坚持至少2次的冬泳运动,以强化身体各机能系统对冷水刺激的复习.结论: 参加冬泳运动须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游泳姿势,在冬泳锻炼之前对身体进行全方面检查,做好营养补充工作,选择有安全措施的环境进行冬泳锻炼.在下水前务必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用冷水擦拭身体,冬泳时间为T(min)=气温+水温÷2,一旦感觉不适,必须尽快离开水面.冬泳强度不宜过大,运动中心率为60%-85%HRmax(HRmax=220-年龄),固定游泳时间,进行匀速游动.每周至少练习两次,每次锻炼后进行适量的能量补充.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长期高脂膳食对雄性SD大鼠精子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游泳运动对其干预作用及相关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饲料组(HF组)、普通运动组(CE组)和高脂运动组(HE组),每组8只.C组和CE组喂以普通饲料,HF组和HE组喂以高脂饲料;CE组和HE组进行为期10周无负重游泳运动.10周后测量实验大鼠体重、体长和睾脂重,计算Lees指数;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黄嘌呤
目的:本研究分析有氧运动对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炎症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封闭式减肥训练营肥胖儿童青少年共37人.采用运动强度容易控制、能长时间进行,且具有趣味性、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如走、慢跑、游泳、娱乐性球类、有氧健身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运动减肥方式;试验中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大概为本人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上下午各运动一次,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90分钟;每周运动六天半,另外半
目的:目前我国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因此亟待寻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生命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心衰患者生命质量现状、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治疗心衰进展、运动对改善身体各项指标、运动康复对治疗心衰的临床观察等方面研究进行探讨.结果:认为中西药物治疗心衰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卧床休息并不是最佳康复措施,适当的有氧运
目的:本研究在分析HF患者运动障碍的病理机制基础上,探讨运动干预对HF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运动方案的制定.方法:文献检索、专家咨询、患者访谈结果:(1)HF患者运动障碍的病理机制与心脏功能(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搏出量下降、心率变异性功能下降等)、呼吸系统功能(VE/VCO2比值过大、肺血管高压、通气/血流比值失调等)、骨骼肌功能(肌肉质量减少、IIa/IIb肌纤维比值下降,氧化代谢及AT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心肌顿抑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及运动性心肌顿抑研究的系统梳理,以期为运动性心肌顿抑及其机制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和在cnki、PubMed数据库检索2001-2013年运动与心肌顿抑方面的文献资料,键词为:“心肌顿抑;运动”,“exercise;myocardial stunning”,"exercise-induced myocard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普通男性大学生实施4周的间歇低氧训练,观察心脏功能的变化,探讨间歇低氧训练改善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机制.方法:选择1 0名普通男性大学生为实验的对象,年龄22.7±0.64岁,身高174.1±3.41 cm,体重68.4±6.55.采用国产ZL-Ⅰ型低氧仪间歇性低氧训练仪进行4周的间歇低氧训练,低氧浓度采取递减方式,第1周间歇性低氧训练氧浓度为:14%,第2周的低氧浓度为:12%
众所周知,脑卒中是一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由于脑组织结构精细复杂,对缺血缺氧损伤特别敏感且脆弱,迄今临床上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还比较少.目的:研究KCa3.1在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细胞保护作用,KCa3.1调控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舒张的作用机制,KCa3.1与pro-inflammatory、pro-thrombotic因子的关系以及针对脑缺血再
目的:通过探讨4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影响,以筛选出心房肌组织中与有氧运动适应密切相关的物质能量代谢目标蛋白质,在蛋白质组学表达水平上研究有氧运动对心脏物质能量代谢影响的规律.方法:建立24m·min-1×40min运动强度负荷持续训练4周的有氧运动实验动物模型(负荷强度相当于60-70%VO2max).末次训练后6小时,取材并提取心房肌组织的全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C组大鼠常规饲养,SHAM组大鼠进行同样的手术过程,但是开胸部结扎冠状动脉.MI组采用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法.E组大鼠以15m/min×20min开始运动负荷训练,以3m/min的速度递增至20m/min,运动总时间均为60min,5d/1wk×8wk.ME组大鼠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高血压的机制,寻找太极拳锻炼减少服降压药的剂量,从而最终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使他们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健康生活.方法:将60名年龄在50-70岁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实验组以太极拳运动锻炼并服小剂量降压药治疗,对照组按自己原有的运动方式锻炼并服小剂量降压药治疗.两组均经过12周的运动锻炼后,进行心率、血压及患者自觉症状不适状况进行测定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