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著知识旅游及其若干要素的刍议--兼论土著知识旅游与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差异

来源 :首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构成旅游的灵魂,在文化旅游中,土著知识构成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和事项。随着体验旅游与深度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市场需求的一个新趋向,其既体现出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与完善,又反映了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开发提出的现实挑战。土著知识,即本土的、本地的、土生土长的知识作为地域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土著知识旅游的开发无疑将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体验异地文化与深度旅游的新需求。文章从土著知识的概念入手,系统阐释了土著知识旅游及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并对土著知识旅游与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之间的差异作了分析。
其他文献
  湘桂黔边侗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协作就是必由之路。本文首先提出了构建“侗族文化旅游圈”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侗族文化旅游圈”构建的可行
  WebGIS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GIS的需求,利用互联网在Web上发布地理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基于地图的信息浏览、
会议
  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南村花腰傣的旅游开发为案例,试图通过对该村旅游景点开发之具体过程进行人类学分析。南村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围绕“
会议
  在旅游作为“朝阳产业”或“无烟工业”的感召下,民族地区的民族民俗旅游开发无一例外地成了地方政府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指出要把民族民俗旅游作为民族地区的重要产
会议
  本文基于延龙图区域一体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行政手段解决旅游发展障碍;规划手段进行总体布局;资本手段实现利益共享;区内市场合作带动区外市场合作的旅游发
On the evening of January 6, 2006, Zheng Danyi, a young talented student of the guzheng (Chinese zither), held her solo concert in the concert hall of the Centr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景观,绿洲的封闭性、分散性,使得每一绿洲都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景现场域,文章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基础,以绿洲自然景观为基底,以绿洲为元场,以清真-巴扎-社
  本文对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梳理。并提出现代语境下的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及再构建,应充分尊重时代所赋予的文化特征,任何简单地将其置于闭锁,静止的
  长阳县依托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大旅游发展之路,通过旅游带动全县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5000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4个亿,走出了一务依托资源
  土著传统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IK)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息繁衍实践中创造积累的经验知识,是当地居民在适应、保护、改造、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