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模双间隙腔加载同轴-矩形波导输出电路研究

来源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暨军用微波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nn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较低射频段中等功率宽带速调管的新型输出电路──π-模双间隙腔加载同轴-矩形波导输出电路,并对输出电路的性能以及各部分结构对输出腔间隙阻抗的影响规律进行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此类输出电路具有很宽输出频带和良好的高功率承受能力。
其他文献
为配合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中铝西南铝板带有限公司从德国SMS公司引进了一条先进的铣床生产线。该铣床生产线具有高度自动化的各种优势,是当前高速发展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
执行器按其能源形成可分为气动、电动和液动三类。其中气执行器和电动执行器应用较为广泛,液动执行器则很少使用。气动执行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平稳、
会议
AL-TI-B细化剂是提高铝及其合金铸锭质量的重要途径,介绍了AL-TI-B-RE晶粒细化剂的生产和应用效果“,”Al-Ti-B-RE grain refiner is important to improving the ingot quality o
通过分析提出了工业电解槽上"极限"极距的概念,从而提出了工业电解槽的最佳极距为4~4.5cm,并计算了目前我国工业电解槽的极距绝大部分在4.8cm左右,与最佳极距相比,至少可以降
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介绍了铝和铝合金表面处理行业的新工艺,它包括无黄烟抛光工艺、宽温快速阳极氧化工艺、砂面处理工艺、彩色着色与染色工艺、耐碱增光封闭工艺.“,”Combin
对预焙槽电压波动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践,综合治理。在生产管理中坚持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合理匹配各项技术参数和提高操作质量,使电解槽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
中国的铝材挤压工业始于1956年的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建成投产,当时有从苏联引进的水压机11台,形成管、棒、型、线生产能力6KT/A.在60及70年代又建成了西北铝加工厂、西南铝加工厂的挤压车间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6个挤压厂,它们的挤压铝材总生产能力为23.2KT/A.1970年,中国从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引进8台铝型材油压挤压机.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铝型材挤压工业大发展时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中期是中国铝型材企业建设与装备引进的两个高潮期.截止1997年底、中国大陆共有铝型材挤压企业约1150个,拥有各
挤压铝型材门窗、幕墙料经氧化着色后常出现白条、阴阳面、模线、粘附刮伤、V形条纹、粗砂面等表面缺陷.对上述缺陷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其产生机制及解决的途径.
年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利用钢铁测厚激光技术,研制开发了铝及铝合金中厚板测厚技术.该技术测量范围宽、精度高、响应时间快、无补偿、安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同行业首次使用.可满足铝及铝合金六大系列产品中厚板测厚的工艺要求.该仪器于1997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使用.“,”Since the hot mill in NELAC started to work in 1956,the problem of plates thickness measurement hadnt been solved,NELA
本文介绍了大功率速调管的技术现状、发展动态和应用情况,特别介绍了中科院电子所在该领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速调管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