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O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PAO手术治疗症状性DDH的手术技术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PAO手术治疗的8例症状性D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8岁(17~48岁).均表现为一侧髋部行走和久站后疼痛,疼痛位于臀部髂部及腹股沟区.查体表现为髋关节内旋和/或外旋疼痛;或伴有髋关节闪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资料,本组计38例,其中男8例,女30例.左6例,右32例.年龄42—73岁,平均52岁.20例表现为急性疼痛,18例表现为慢性疼痛.术前X线,MRI确诊定位,术中关节镜证实.钙化灶位置,冈上肌33例,肩胛下肌3例,冈下肌2例.全部病例均于关节镜下行病灶清除.28例行病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后距下关节面,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50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男43例,女7例;年龄20—62岁,平均37.4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7例,Ⅲ型13例.
目的:总结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16年6月,1500例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采用微型气动磨钻于颈椎两侧椎板-关节突交界处开槽,棘突劈开分别采用线锯法、磨钻法,少数应用摆锯劈开,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会议
目的 探讨膝屈曲内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软组织不松解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软组织不松解平衡技术对38例42膝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作为临床路径组,将2011年0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其平均术前住院日、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家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等作为临床研究项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会议
目的:探讨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中股骨头假体植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7月122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男性66例,女性56例,年龄38~65岁,平均45岁.Rockwood分型:头下型51例,头颈型41例,经颈型30例,基底型0例.将12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干部双V型截骨治疗DMAA增大的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采用第一跖骨干部双V型截骨治疗DMAA明显增大的拇外翻患者12例,跖骨近端V型截骨在于缩小IMA,并适当下沉跖骨,联合远端V型截骨,纠正拇外翻,并减小DMAA,纠正跖趾关节对位关系,两处截骨均采用无头加压螺钉固定。对比术前术后HVA、IMA、DMAA角度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AO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出现C5神经根症状的原因及预防性神经根管扩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1996年-2016年我科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500例病例C5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探讨与文献报道的单开门术式发生C5神经根症状的原因差异;探讨双开门术式下行C5神经根通道扩大的可行性。
会议
目的:观察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别采用空心钉、带线锚钉、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2008年9月自2015年12月我科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12例,骨折按Regan-Morrey分类:Ⅱ型9例,Ⅲ型3例;根据骨折部位、骨折块大小及合并伤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同时修复合并的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 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就诊病例进行统计,挑选出3份腓骨肌萎缩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三位患者都是因后天性高弓足来我院就诊,年龄均小于20岁,且均是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蛙腿畸形,其中一位有明显的家族史,三位均无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