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2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影响的研究

来源 :江苏省第十八次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暨第一届苏、浙、闽神经外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e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USP2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Western Blot实验检测USP22、Bmi-1蛋白在非肿瘤脑组织及各级别胶质瘤组织标本中的蛋白表达情况,了解USP22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及USP22与Bmi-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2.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SP22蛋白在胶质瘤组织及非肿瘤脑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3.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及U87中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iRNA下调USP22的效果,并检测Bmi-1的表达水平有无变化.4.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及U87中采用EdU实验检测USP22 siRNA下调后对胶质瘤增殖能力的影响.5.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及U87中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USP22 siRNA下调后对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胸椎管内外沟通的哑铃形肿瘤或胸椎旁肿瘤(Dumbbell or paraspinal tumors of thoracic spine,DPTTS)一般采用后正中入路和/或经胸腔入路切除,单独用后正中入路常难以清楚显露胸椎体旁病变,联合入路则手术创伤较大,本文报道胸椎旁正中入路切除DPTTS的效果.方法:根据胸椎旁肿瘤部位和大小选择旁正中切口,距离后正中线2cm ~ 2.5cm,切开背部肌肉
会议
目的:阐明长期腰大池置管导致椎管内炎性肉芽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等要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对本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报告1例颅脑创伤后颅内感染并发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长期腰大池置管导致椎管内炎性肉芽肿形成病例,并结合文献及治疗体会探讨该并发症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颅内感染并发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反复感染一般状况差、腰大池置管时间过长、腰大池置管无菌
会议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应用呼吸机抢救的体会,以利于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的同时,针对引起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治.结果:治愈24例(57.1%),死亡18例(42.9%).结论:在应用呼吸机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功能不全的同时及早解除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原因,防治呼吸机相关肺炎.才能提高本病救治的成功率.
会议
目的: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技术之一,3D打印技术颠覆了目前制造业现状,显示出巨大潜力正引起世界科技及产业变革,尤其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其个性化、高仿生、精密制造等特点将给医疗产品带来全新的制造手段和工艺.作为国际上最早从事生物3D打印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我们十几年来对3D打印的基础理论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神经耗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可用于神外手术组织修复的新型可全降解组织支架,弥补
会议
背景: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由于瘤颈位置、瘤壁组成的特殊性,常规治疗手段术中风险、预后不良可能性大.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各处理方法的差异.方法:总结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4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患者,术前完善头颅CTA、三维DSA评估动脉瘤情况,分别采取瘤颈及部分颈内动脉血管壁直接夹闭(2例)、颈内动脉缝合(1例)、自体硬脑膜包裹及瘤颈夹闭(1例)术式.结
会议
背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高级别动脉瘤处理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高级别动脉瘤患者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及术中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1例Hunt-Hess Ⅳ-Ⅴ级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共24个动脉瘤.Ⅳ级患者18例,Ⅴ级3例.结果:所有患者入院3小时内完成头颅CTA/DSA,入院12小时内行急诊手术治疗,均以
会议
目的:评估前交通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参数与其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获取动脉瘤破裂可靠的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完整3D-DSA资料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分析动脉瘤的三维影像,测定动脉瘤的一维形态参数,如垂直高度(H),最大高度(Hmax),瘤颈宽度(Dneck),颈/高比,二维形态参数如AR(aspect ratio=Hmax/Dneck),SR(size
会议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HIGH)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中基底节区出血占70%,提高手术效果是目前外科治疗发展方向.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HICH患者中,随机选择并分别采用皮质造瘘及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各5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行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者50例(皮质造瘘组),经侧裂-岛叶入路者50例,均为基底节区出血.均于发病后
会议
目的:初步探讨烟雾病患者血 管吻合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其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围手术期高灌注综合征的处理.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间共对44例(共62侧大脑半球)烟雾病患者行直接血管重建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动脉—颞肌融合术,术后随访3月-3年.术后1周内采用CTA、DSA、MRI及MRI灌注成像评价手术效果,同时在术后2周内每天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结
会议
目的:初步探讨PKD2调控GOLPH3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方法:1.运用免疫组化(IHC)检测非瘤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PKD2与GOLPH3的蛋白水平.2.在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中,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PKD2或GOLPH3的siRNA,用Polyjet转染PKD2或GOLPH3的过表达质粒.3.运用WB检测蛋白水平;利用免疫荧光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