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复合动物模型的构建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大脑皮层及脑区的纤维蛋白沉积,即细胞外间隙的β淀粉样蛋白(Aβ)和细胞内多聚Tau蛋白的沉积,两者在病理形态学上分别表现为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本实验拟在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基础上,将Alcl3/NaNO2/LPS分别组合注射小鼠体内来建立一个更为理想可靠的AD复合模型.本文在D-半乳糖致衰老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辅以能引起脑内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的化学试剂三氯化铝和亚硝酸钠进行AD动物模型的探索.因为炎症过程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了危险的作用,它能激活胶质细胞和氧化应激反应.因此我们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加入了脂多糖.实验结果表明,D-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三氯化铝和脂多糖能够模拟AD,利用旷场、跳台和水迷宫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小鼠探索能力和被动学习能力下降,空间记忆受损.利用HE染色病理分析表明,各模型小鼠海马结构受损,海马细胞疏松,神经元或是死亡消失,说明三种化合物的组合能够损伤神经细胞.各模型组小鼠脑组织SOD和GSH-PX活力下降,MDA水平增高,说明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RT-PCR结果显示,模型小鼠脑内APP和Tau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模型Ⅱ(D-gal+ Alcl3+LPS)和Ⅳ(D-gal+ Alcl3+NaNO2+LPS)组升高更为显著,说明模型Ⅱ和Ⅳ组更为接近AD病理特征,可用于进行AD病理和治疗药物研究.
其他文献
本报告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药物候选物剔除的基本简况,药物剔除过程可能发生于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包括临床前,如药学、药效、药代、安全性以及临床研究阶段,如Ⅰ、Ⅱ、Ⅲ期临床中;二是介绍hERG活性检测在化合物早期筛选中的作用;三关于CYP450在化合物早起筛选中的作用;最后对6个临床研究终止案例进行分析。
会议
Terminating drug candidates gets increasingly expensive as the candidate molecule moves through clinical development.The efficiency of the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would be improved if candidates that
会议
候选药物的去留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关键决策环节。不同的申请人有不同的决策机制和策略,如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市场竞争以及自身开发序列等。在我们所掌握的案例中,大多数是基于立题和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考虑等。药物开发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结合适应症相关的临床治疗指南及临床实践,所开发的新药是否能解决当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当前处于临床研究或开发失败的产品暴露出来的有效性/安全性风险
会议
目的 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样品综合表观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EGFP方法对淮河流域局部癌症发病关注地区的2个地表水、3个地下水、2个土壤、2个底泥样品的重金属提取液进行去甲基化表观遗传毒性测试.EGFP去甲基化表观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基本原理为,pEGFP-C3质粒通过人工甲基化处理获得荧光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处于高甲基化状态的C3质粒,并将其转染进人类HepG-2肝癌细胞株,随后以该改造细胞株(
Cancer is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worldwide, with tremendous unmet medical needs.The important/uniqu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ancer drug development strategy include: life-threatening nature
会议
目的 研究建立以H2O2判定结果的96孔板细胞转化实验方法,并对植物性雌激素染料木黄酮和葛根素进行了研究.方法 1)采用细胞灶法和H2O2法分别进行实验.细胞灶组;第21天直接固定染色,计数转化灶个数.H2O2组:细胞接种后培养至第19天时,添加H2 O2处理24 h,CCK-8染色并测定A450nm值,计算细胞转化率.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2)通过细胞生长试验选择适宜的染料木黄酮和葛根素浓度进行
目的 研究BRAF抑制剂SCR-A的大鼠毒性反应,并与阳性药PLX-4032初步通过暴露量来比较毒性强弱.方法 选用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溶剂对照组(5% DMA和20% Solutol)、SCR-A的10和50 mg· kg-1组和阳性药PLX-4032的50 mg· kg-1组,每组12只,包含TK卫星组6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22 d,于d 23主实
会议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的肾细胞毒性与热休克蛋白(HSP)表达水平间的关联,并初步探讨代谢对七叶皂苷毒性的影响.方法 MDCK细胞导入pHSE-SEAP质粒,以热休克与重金属刺激考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检测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活性,研究七叶皂苷对MDCK细胞内HSP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用MTT法考察七叶皂苷对MDCK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U)水解七叶皂苷,MTT法检测酶解前
会议
目的 采用Balb/c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体外光毒性评价方法(3T3中性红摄入试验),并通过评价光毒性资料明确的药物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为该方法在药物临床前光毒性评价的推广及其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提供支持.方法 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ALB/c 3T3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外围一圈除外),使每孔含有100 μl密度为1.0 ×108 L-1的细胞悬液.在37℃,5%的CO2条件
会议
目的 探究自噬在黏菌素对小鼠亚急性肾毒性中的角色及N-乙酰半胱胺酸(NAC)对其保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30只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黏菌素组、黏菌素+NAC组,黏菌素组小鼠静脉注射硫酸黏菌素15 mg· kg-1·d-1,分2次给药(间隔12h),黏菌素+NAC组在此基础上腹腔注射NAC150 mg· kg-1,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后,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肌酐(C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