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多层叠合油藏中后期开发潜力及调整对策--以V油田为例

来源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0年博士后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油田开发过分强调投资成本和短期经济效益等因素,一般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多层合采,测试资料少.海外多层叠合砂岩油藏含油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开发历史长,生产井段长,生产措施多,导致剩余油分布、开发潜力、开发调整方向不明确.通过产量劈分方法研究、采收率标定、剩余可采储量评价、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分析了V油田调整潜力和潜力层系,提出了实施注水开发、细分开发层系、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加密井网等调整对策,提高了油田产量和开发效益,形成了一套适合海外多层叠合油藏开发调整潜力评价的方法,对海外类似油藏开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地下水是唐山市的重要供水水源,约占供水总量的70%以上.本文以唐山市2005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唐山市平原区主要开采层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地下水质量保护措施.
本文介绍了唐山市的地质环境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形成条件、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应该采取“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工作,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政府部门应该统筹规划,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力度,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对重点地段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切实做到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治结合,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
近年来沧州地区地裂缝频发,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威胁.文中认为沧州地区地裂缝,既有构造成因裂缝也有非构造成因,有构造活动直接产生的构造地裂缝,也有非构造因素诱发的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主要是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浅层地下水位下降,降雨和灌溉水的下渗,在地裂缝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形地貌、地层土质和土层的不均匀也对地裂缝的发生、发展产生着影响.很多地裂缝是原发、诱发、人为等三种作用
本文将从信息化的角度,将GIS技术应用到重庆九龙坡区鱼鳅浩滑坡群勘查和评价中,以达到利用GIS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对滑坡形态、结构、滑带土及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稳定性计算等进行量化研究,得到勘查区变形破坏对滑坡发育的影响规律、发展趋势及潜在危害性,为工程防治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和提出合理建议.
本文阐述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和1980年西安坐标系坐标的相互关系及转换原理与方法,利用河北省武安市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阐述了如何提高转换精度.
本文对新中国农村土地制进行历史回顾,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虽然当前中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也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且也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的。从长远来看,个人认为农村的土地会成为国有,但以现在中国的国情来说,完全国有会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管理负担,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至于个人私有制,中国农村目前的生产力状况并不能做到土地资源的有效
中国环境考古萌动于20世纪初,孕育于20世纪中叶,形成于20世纪末.它是应科学与社会发展之"运"而生,是地球科学,特别是第四纪地质学与考古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边缘交叉新学科.经历了萌发期(1921~1949年)、蓄势期(1949~1987年)和拓展期(1987~2000年)三个阶段.回顾其发展历程,因势利导,秉承积淀,开拓创新,促使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迈上更新的台阶,达到推动学科发展和服务现实社会双赢
地震道积分是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无约束反演技术,可以方便地得到地层的相对波阻抗,实现90°相移,反映地质意义.基于一种新的反褶积技术,可实现地震相对波阻抗反演,拓展频带.依据贝叶斯反演理论,通过对反射系数进行Cauchy稀疏约束,应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同时反演估计反射系数和地震子波,将反子波与地震道褶积,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进一步通过地震道积分得到地层的相对波阻抗剖面.采用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对算
上三叠统延长组的长6段和长8段是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中生界石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前期勘探表明,长6期和长8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该区主要储集层.在地震剖面上砂体呈"下凹顶平"的强振幅亮点反射特征,据此优选敏感的地震属性参数,对长6和长8砂体进行有效识别,预测出区内水下主河道砂体的平面延展范围,并采用烃类检测方法对河道砂体发育区进行了含油性指示分析.实钻结果证实,利
通过对梨树断陷部分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的整理与分析,以全局的角度将其扩展于整个研究区,在此基础上对梨树断陷盆地结构、构造样式、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解析.结果表明,梨树断陷是一个由桑树台断裂控制的西断东倾的基底卷入型复杂半地堑,具有"断陷+坳陷"的典型二元结构;梨树断陷发育了伸展、走滑、反转3种构造样式,发育了成因上密切相关的双龙-小宽、皮家、秦家屯-秦东3条走滑断裂带和孤家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