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岩体构造损伤分析

来源 :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岩地质特征认识是深埋特长隧道勘察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勘察实践,研究采用构造损伤来研究分析深埋特长隧道围岩地质特征。大相岭泥巴山隧道(最大埋深1660m,左线长9946m,右线长10007m)地处大相岭北西向构造带、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三大构造体系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发育,不同构造部位、以及不同构造体系的复合影响,致使不同区域构造损伤特征显著不同。定义了描述构造损伤的构造损伤系数,主要由所处构造部位及构造变形强度影响系数、次级断裂发育程度影响系数、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影响系数、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影响系数等组成。依据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地质信息分析并结合其它一些隧道勘察资料,提出了构造损伤等级划分和评判方法,将大相岭泥巴山隧道隧址区划分为强构造损伤区、次强烈构造损伤区、弱构造损伤区,并详细研究分析了各构造损伤区的构造损伤特征。依据构造损伤分区研究,可制定深埋特长隧道综合勘探方案、研究隧道围岩地质特征并划分隧道围岩级别、定性分析隧道地应力场特征及岩爆预测、分析控水构造并定性预测隧道涌突水问题等。
其他文献
逆作法施工是近几年应用比较多的施工方法,但在“土岩”二元结构下,这种支护方式的设计与施工经验较少。青岛市足典型的土岩二元结构地层地区,以东海路基坑掩蔽工程为例,介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含有土层和岩层的二元结构地层条件下,逆作法同钻孔灌注桩相结合的支护形式,重点介绍利用Plaxis有限元分析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跃层开挖土体对支护桩变形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讨论跃层开挖土体的可能性,及其对施工的影响。
大面积吹填软土过程中,排水固结方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最好。但当吹填土为初始含水率大于120%软黏性土时,固结效果不良。为了优选吹填土固结方案,提高固结效率,室内模型试验设置4个模型箱,将2组排水板和2种排水板间距组合,进行正交试验。采用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以及修正指数模型对沉降量进行预测。比较后得到4种试验方案中采用国产B型排水板、间距40cm时的吹填土表面沉降量最大,其沉降量采用修正指数模型拟
目前在超深基坑或特殊条件下的深基抗建设中,桩锚支护仍是优先考虑的支护方式。桩锚支护有多种不同计算方法,其中山间邦男法便于手工运算,工作量小,且在每一步计算中均考虑锚杆的最不利受力状况。对工程安全性有保证。本文首先阐释了山间邦男法的原理,然后以临沂市某深基坑桩锚支护工程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最后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支护进行模拟,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供类似深基坑支护工程借鉴
表面起伏形态的特征决定了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基本性质,研究结构面起伏幅度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分析粗糙度系数的尺寸效应。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大、中、小岩石结构面轮廓曲线系列仪器,测量不同尺寸结构面表面形态的起伏幅度。通过统计和分析结构面起伏幅度随取样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起伏幅度存在尺寸效应,同一结构面测量方向相同但测量位置不同的起伏幅度是有差异的,但变化趋势相同。中等尺度及大尺度结构面的起伏幅度
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查明慈母山隧道施工期涌水来源主要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通过抽水、注水、压水试验,获得慈母山隧道各段围岩体的渗透系数,应用地下水迳流模数法、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及地下水动力学水平坑道疏干法对施工期的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并确定了各地层的涌水方式,提出施工期以堵为主的工程防治措施。
瞬态瑞雷面波法作为一种新的物探方法,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激发和接收不同频率的瑞雷波的传播速度,来探测不同深度或者距离的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了解地下岩石性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瑞雷面波的基本原理和数据解释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利用瑞雷波的频散曲线对浅部的岩层进行分层,为寻找潜在滑动面提供理论依据。
边坡工程中的土一岩复合边坡是一种典型的边坡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土岩分界面常常成为边坡的潜在滑动面。本文以典型土一岩复合边坡抗滑桩工程为背景,对传统的传递系数法计算边坡下滑推力进行了改进,桩前土体抗力采用弹性抗力计算,并引入双参数法,建立了抗滑桩内力挠曲微分方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抗滑桩(刚性桩、弹性桩)位移和内力计算方法,为有效地解决土一岩复合边坡抗滑桩内力计算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据此采用VC编制了面向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活化变形规律与开采沉陷规律具有本质的不同。不同的开采方式、采空区的不同部位其残余空隙的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残余空隙的再冒落和压密在地表的影响范围要较开采沉陷时小。依据相似模拟实验结果,结合以往公路采空区处治经验,总结提出了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的采空区覆岩活化移动角的参考数值,提出按采空区残余裂隙的分布及其活化变形规律确定处治的深度。和目前常用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大大
小城镇是连接大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日益受到地质灾害的显著制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以甘肃龙山镇和阿干镇为例,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三级模糊数学模型和全面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查明了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等,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不易发、低易发、中易发和高易发四个级别,龙山镇为地质灾害低
地震是触发滑坡发生的重要因素,汶川地震导致龙门山地区产生多处滑坡灾害。受强震的影响,众多天然状况下处于稳定状态的堆积层坡体发生了失稳破坏。通过对该地区某堆积层滑坡进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阐明了地震作用下此类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采用有限元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这类堆积层滑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程特征。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概率,综合得知该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处于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