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综合核心处理系统安全技术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国信息和通信安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信息安全是机载综合核心处理系统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在ASAAC规范规定的航空电子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层次化安全管理体系结构。给出符合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的密钥管理、数据加解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安全分级、审计日志等安全管理方法。对提议的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其具有高安全性、实时性特点。
其他文献
洪水问题是水文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历史上对洪水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引起相当的重视。处理洪水问题是水利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对这个问题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水库自建成投产以来,在不断发挥效益的同时,也是一个水文资料和防洪调度运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同时期所依据的水文资料年限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都可能导致各时期设计洪水成果的差异。
以西北干旱区疏勒河流域甘肃省瓜州县为例,在分析瓜州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指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和阐述了节水型社会经济结构、工程、科技支撑体系、制度与运行机制、能力建设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及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进行的各项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为瓜州县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可行的建设依据和模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榆林市的基本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管理现状,并从伦理角度分析了当前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符合伦理、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从该项目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将为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类似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利用新安江模型,在代表性的大清沟流域,开展了降雨径流规律研究,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定的基础上,确定了次降雨径流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初步确定了次降雨径流模型的影响因素。
本文应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希尔伯特一黄变化(HHT)技术,对乌江洪家渡站1951~2005年来天然年径流量系列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乌江洪家渡站年径流量存在准3年,准9年,准11年及准30年的波动周期;(2)各时间尺度振荡的方差贡献以3年和9年的为最大;(3)对未来洪家渡水电站年径流量变化作出了预测。在未来的5年中,洪家渡站年径流量减少的趋势将会逐渐扭转,年径流量将会逐年增
近50来,中国西部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本文以在黄土高原上发育,流经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黄河二级支流--泾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土地利用影像资料,以及泾河流域1960-2002年的气候、水文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分布武流域水文模型-
在模糊物元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水安全评价的特点,为有效处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矛盾性和随机性,对多等级评价隶属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改进的模糊物元模型(IFMM)。文中给出了不同评价等级的改进隶属度函数的构造方法,把水安全评价的等级作为物元的事物,以它们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理想模糊物元之间的加权海明贴近度构造综合评价等级。陕西、广西、河南、江苏、云南5省(自
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源安全的紧迫性之后,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建议规划中加强应用科学知识,全面规划,增设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工程等措施,提出"束导"并举,立足法律,细化法律,提高标准来提高水源地安全保障。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在21世纪的今天,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保护的"瓶颈"。因此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是当前和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本文针对桌面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特点,提出了全局压缩和快速恢复算法。该算法以文件冗余识别为核心,能减少实际传输的文件数据量,有效降低系统存储和网络带宽的消耗,提高整体性能。本文描述了采用该算法研制的基于磁盘的桌面数据备份系统,并通过实际应用中采集到的数据说明了该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