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坝区耕地保护与促进城镇科学发展的思考--以曲靖市保护坝区耕地为例

来源 :云南省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曲靖市人多地少,坝区耕地更少,如何既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主产地——坝区优质耕地,又切实保障好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一直是曲靖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题.本文从曲靖近年来保护耕地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规划、推进“两上山”、健全耕地保护制度等保护坝区耕地和促进城镇科学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其他文献
云南是我国西部最为典型的山区省份之一,平地(云南俗称为坝区)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40%.切实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减少建设占用坝区优质耕地的情况,切实推进新增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到缓坡宜建山地,已成为云南省的重要发展战略.本文结合云南省2011年以来确立的"建设用地上山"(或称"城镇上山")战略,对如何加强云南坝区耕地的保护提出了4个想法:①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用地上山"战略,切实树立保护坝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土资源部提出了“构筑18亿亩耕地红线”的耕地保护目标,但是由于中国区域的耕地质量差异很大,如果在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中,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耕地的质量,将起不到实质的保护作用.加之云南省山地多、平地少、基本农田划定标准特殊、基本农田划定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在云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更要小心谨慎,力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做到科学、准
目前昆明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关键期,不断增长的建设用地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进一步加剧,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为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昆明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向坝区边缘、适建山地发展,开发利用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让保护坝区优质耕地资
当前,耕地保护处于“增不了、控不住、补不好、还不清”的局面.耕地保护之困有多方面原因,本文立足陆良县实际,从体制、制度、规划、选址、占补平衡、行政审批、法制和保护等多个角度对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如何加强保护坝区耕地,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是如今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要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强化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规范政府的土地利用行为,确实遵循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协调耕地保护与小城镇发展。
城镇的科学化发展过程是使用土地的过程,一个健康发展的城市很大程度体现在合理利用土地上,土地的问题成了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找出一条既能减少耕地占用,又能及时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必需的建设用地,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以缓解城镇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全力建设宜居、生态和休闲马龙;在改造提升旧城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城区建设的组团式开发道路;划定永久基
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征收政策调整会对坝区耕地优质耕地保护造成的影响,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省委、省政府保护坝区耕地、建设山地城镇的高度,解决好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征收问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城镇作为人口和社会财富的聚集中心,其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坝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云南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下,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如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城镇用地与耕地保护,是云南今后必须面对的课题.2011年,云南省政府提出了“城镇上山、工业上山”的
沾益县坝区面积小,山地丘陵面积大.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保护耕地与保障用地的矛盾不断加剧,保护耕地特别是坝区优质耕地的形势十分严峻.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建设用地向坝区以外发展,减少对坝区优质耕地的占用,减轻土地供求压力,化解用地矛盾.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坝区优质耕地的保护,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形坡度是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重要因子.目前,土地科技界对坡度因子影响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原理还缺乏系统性的探讨和提炼,对影响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评定的坡度因子分级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基于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和提炼了坡度影响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基本原理;进而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和构建了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坡度因子分级体系,为推进“城镇上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