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三阴病论治

来源 :第四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经方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ei_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师李可中国医学源流——学术渊源李可的学术渊源——仲景学说1、用仲景六经方药治一切病症!(伤寒、杂病)2、剂量煎服,师法仲景,为用量上最接近仲景的医家!3、在几乎所有仲景方药上按:一两=15.625克一升=200毫升换算用药.李老学术思想的核心
其他文献
阳明经包括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其中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领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领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该经络的循行部位正是很多面部皮肤病的好发部位。其二,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也符合很多皮肤病的发病原因。皮肤病之中,
《伤寒论》阳明篇中有吴茱萸汤、麻黄汤等六经除阳明经以外的方子,对此很多人不理解,阳明病胃家实当用清热泻下之法,为何仲景会把其它经的方子亦纳入阳明病篇中呢?其实阳明证才是典型的阳明病,是在阳明病中病时、病位、病性相统一的纲领性脉证.而阳明病篇中凡是冠阳明病的条文及其方证都具有在阳明时发病的特点而已,所以其它非阳明证中之方,可称之为阳明病某某证,故而阳明病其实不是只有清热泻下之法,虽然《伤寒论》阳明病
遇到一个银屑病患者,如何判断他有阳明病?治疗的时候,是去除阳明的症状即可呢?还是需要把容易得阳明病的体质调整到尽量接近正常体质的状态?《伤寒论》条文中针对急性传染病的阳明阶段与银屑病无关,与阳明地界有关的银屑病,诊疗中把大便是否通畅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给予重视,而在银屑病皮损已经消失,进入体质调整阶段时,也会在保证不虚和情绪的基础上,在关注“正常出汗四要素”的同时,对于大便的通畅给予了高度关注,这
虽然现代医学很发达但对于中药治病的机理仍然无法阐明。笔者用文字“药”的繁体字“薬”字,做一个望文生义的解释。“薬”字上半部是草字头,说明历代本草确实言之有理;下部楽字,说明服药后病好了人就快乐了。对中医中药剂型改革的思考,如果改成散剂,首先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有很强的适应性,制成散剂用开水泡后服,非常方便。同时口感也稍好,不会特别苦,增强了病人的顺应性。再者,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在目前看病难
功能性胃肠病(FGIDs)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中医学虽然没有对此系统论述,但可见于多个类似的病证当中,并对此早有描述。根据FGIDs的临床表现属于脾胃病中“痞满”、“胃脘痛”、“反胃”、“吞酸”、“嘈杂”、“噫气”、“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经方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在现代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介绍了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吞咽困难,建中汤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泻心汤辛开
掌跖脓疱病和手足慢性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临床治疗棘手.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近被日人移用于皮肤科疾病亦可取效.本文从掌跖脓疱病和慢性湿疹治验剖析了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温潜法在皮肤科的适应证,以期为两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本方主治为湿热酿脓之证,故薏苡为君,败酱草为臣,以除湿活血止痛为大方向。附子虽为佐药,却是本方点睛之笔,此方配附子,意在借附子辛热之气以破阴寒凝滞所致血分凝滞
讲座提纲1 硝黄活血医案一则2 临床应用医案两例3 从原文看硝黄活血4 感悟青年中医之路1.硝黄活血医案一则王华颖医案:张某,男,56岁,1990年10月13日诊.患者在昨日傍晚因纠纷被木棍猛击膝部后当即摔倒,不能行走.于今日前来诊治.查患者左膝肌肤青紫,肿胀严重,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处方:大黄、苏木、芒硝各60g,甘草30g水煎擦洗患处.日3次,每次30分钟.
会议
《伤寒论》采用"六经辨证"之方法——人皆知之!"六经辨证"较"脏腑、气血"等辨证方法——最难理解,也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伤寒论》是临床医书,论述"六经病态及治疗方法".中医基础教育,缺失了"六经常态"或说"六经生理"的基础研习,便直接进入"六经病态"的论治.六经之为病—病态
会议
『目录』『与温病关系』『热实或虚寒证』『是外感或杂病』『阳明病府证』『清法特点』『下法特点』『刍议』一、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阳明病性质一里热实证.◆太阳风寒之邪未及时外解,则内传而化燥成实,演变成为阳明病,少阳及三阴经病传至阳明亦可成为阳明病.
会议
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纪念胡希恕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六周年逝世三十周年一、明了经方概念二、明了经方阳明病概念经方的阳明病是里阳证,论述了概念、判定、治则、方证,不但治疗急性病、温病、风温、危重病,亦治疗慢性病,其方证不仅记载于《伤》,亦记载于《金》,现知记载89方证.三、从临床看阳明病一、明了经方概念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