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的引领下阔步向前

来源 :第10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anghuaduzh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钢炼铁厂是一个有着近80年历史的老厂,历代炼铁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炼铁厂“铁水反映我们的人品,用户的要求总是对的,用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等等都带有炼铁行业的鲜明特色。这些优良传统和文化是构成炼铁厂高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首钢2号高炉操作与管理的进步,高炉各岗位制定操作目标,量化考核标准,操作标准化、事故处理预案化使高炉操作者能有效的达到操作目标,为高炉技术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钢集团为适应煤炭和焦炭市场变化,通过加强炼铁生产技术管理、改进高炉操作和技术创新,提高了高炉生产稳定性,显著改善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降低了焦比。
分析认为通过对[Si]与炉温关系的重新认识,在三高炉特殊原燃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了调整炉内操作制度,加强炉前出铁,加强高炉设备管理,适当提高炉渣碱度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地进行了低硅冶炼。
首钢1号高炉降料面停炉进行5天检修,在前期降料面准备的基础上,按阶段对风量水平主动控制,保持降料面过程中的煤气稳定,尽量延长回收高炉煤气的时间,实现了降料面过程的安全、环保。
对济钢1号1750m3高炉封炉及复风操作进行了总结。由于方案比较合理,措施得当,不到两天时间,高炉恢复正常。同时,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为今后封炉操作提供借鉴。
承钢炼铁厂新4#(2500m3)高炉达产后,在冶炼钒钛矿过程中,由于原燃料质量恶化、外围条件影响、造成高炉炉腹及炉腰部位发生结厚现象,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迅速恶化。通过改变铁种、改善原燃料质量、调整操作制度等措施,炉况得以迅速恢复,并在恢复正常后得到进一步强化。
对高炉由于炉容变化从而导致的出铁模式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实际生产中不容易监控渣铁排出的情况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监控方法。
对国内高炉主沟用耐火材料的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主沟沟型以及主沟工作衬进行了概述,并从高炉主沟耐火材料性能提高、主沟设计和施工改进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阐述了太钢450m2烧结机在使用高比例精矿粉进行烧结生产的条件下,为了获得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了大型烧结机综合操作技术,在优化原料结构,使用更多低成本原料进行烧结生产的同时,确保了烧结矿品质的持续稳定,实现了烧结过程优质、高产、低耗的目标。为高炉生产的降本增效创造了条件。
太钢炼铁厂已是一个有75年历史的老厂。2007年9月份淘汰二座小高炉后,目前有三座高炉。其中3号高炉容积1800m3,4号高炉容积1650m3,5号高炉4350m3,总容积7800m3。随着高炉装备水平升级换代,高炉大型化及产能的提高,高炉炉料结构和矿种、质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08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因素影响,高炉生产面临原燃料条件劣化的客观现实。如何积极应对市场冲击,及时调整高炉炉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