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扰动原理与地震

来源 :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扰动传感器是利用电学中“磁感应”原理设计而成的,利用这种传感器观测地震前兆,对推动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涉及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地震的形成、电磁扰动、地震前兆等多方面内容。如果加大台网分布的密度,预报区域性地震就会变成一种可能。电磁扰动是一种有效的前兆监测手段,但是要根据大密度的组网,来判定地震震级大小、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震害特点、直接震害损失评估方法和结果,分析了震害损失特点,总结了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的损失评估报告,反映了数百人的工作成果。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及震害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此次地震建筑震害的典型特征,并阐述了建筑破坏的原因。根据震害原因的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对灾后重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及时开展了有打有序有效的抗震救灾,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本文介绍了直升机在军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阐述了直升机在国内外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分析了我国直升机装备和应用水平与国外的明显差距,指出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直
今年初春我国南方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湖南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雪冰冻自然灾害,这对我省冬春季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极大损害。由于较长时间的冰冻低温对农作物病虫害是一次致命打击,大部分病虫基数将有可能减少,但仍有部分病虫当气温回升后仍会对冬季农作物造成危害。本文针对湖南省的冬春季蔬菜、油菜等农作物病虫害在大雪冰冻气温回升后的防治提出了意见,仅供参考。
地震、雨雪降温是自然现象,防灾救灾是社会行为,研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科学减灾是自然辩证法的任务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面临高自然风险、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地震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农业灾害、洪涝灾害等灾害的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给社会、社会自然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当代中国,许多社会风险的出现与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不断转型紧密相关。本文
本文利用金华市1953~2008年56a的逐日雨凇、雾凇资料,对电线积冰气候特征、形成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市年平均电线积冰日数为0.8d;集中在冬季,1月最多,2月次之,12月最少;电线积冰可出现在一天的任何时候;最早初日是12月10日,最晚终日是2月19日;电线积冰持续期最长42d,连续日最长4d,持续时间最长64h,最大直径为16mm,最大重量为128g.m-1;雨凇形成条件与雾
“5.12”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生态和人居环境、畜牧业基础设施、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和破坏。本文通过对灾区人兽共患病发生历史资料和灾后的卫生监测,对黑热病、乙型脑炎、结核、狂犬病、炭疽等重要人兽共患病作出了发生风险增加的预警,提出应加强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推广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人兽共患病的免疫、监测和监督,充分发挥畜牧业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加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开展我国
汶川地震后,农业部及时派出兽医专家组奔赴四川灾区进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显示兽医公共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部分之一,在灾后疫病防控过程中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兽医公共卫生的角度,根据此次地震减灾工作中兽医的工作讨论了在震后的紧急情况下兽医如何从制定应急预案,收集灾区信息,实施应急行动等方面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
本文对汶川地震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追究汶川地震的责任有三种:天灾、技术和科学家。科学家面临未预测或能预测等诸多困境,对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本文对蛋氨酸碘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平均水温22℃的静水条件下,用蛋氨酸碘对鲫鱼、白鲢、团头鲂、中华倒刺鲃和草鱼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了蛋氨酸碘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菌三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碘对鲫鱼、白鲢、团头鲂、中华倒刺鲃、草鱼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7mg/L、10.5mg/L、11.5mg/L、12.4mg/L、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