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快速成型技术重建人工颅骨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从90年代起已有研究颅骨成型术的个性化设计.近年来国内也开始有报道应用计算机三维技术个性化设计颅骨板的个别案例,但应用的材料多为铸造钛金属,制作工艺较烦琐且加工时间长.而本制作系统采用的材料是与骨组织化学组成相近的生物活性材料,具有良好骨结合性,加上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因此制成的人工颅骨的外观和理化性能与人体颅骨很相似,人工颅骨的几何外形可以与患者缺损颅骨部位大小一致,能与周围骨组织形成完美的嵌合衔接,达到良好的外观美学效果,并有利于两者之间的骨性结合.此外由于定制人工颅骨的制造周期短,最快的可在2天内完成,因此不仅适合国内医院的推广使用,而且也适合未来国际市场的需求.
其他文献
本文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应用三维弹簧圈成篮技术、支架结合弹簧圈和单纯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结果表明,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选择应用三维弹簧圈成篮技术、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或单纯应用覆膜支架提高了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
本文对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467例,采用3-D网篮技术344例,颅内支架技术结合微弹簧圈治疗75例,remodeling技术治疗48例.结果显示:467例动脉瘤近全填塞353例,87获95%栓塞,26例获90%栓塞,1例严重血管痉挛患者,术中微导管无法到位,3天后死亡.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无再出血,3例应用颅内支架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症状.研究表
随着神经影像学(如CT,MRI,DSA)、导管技术和材料(如GDC)、计算机等科学的发展,血管内技术日臻成熟,目前血管内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血管内治疗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使该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治疗效果也更加肯定.本文对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进行综述.
本文对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在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9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其病理类型、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发生部位、影像特征、手术技术、术中电生理监护、术后并发症、疗效预后等进行了讨论分析.
椎体恶性肿瘤造成患者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以往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令人满意,直到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出现和推广,为椎体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突破.作者从2003年3月到2004年2月间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技术共治疗11例椎体恶性肿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进行了介绍.
自1998年7月-2004年7月本科共收治合并有Charis畸形的脊髓空洞症1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本文进行了介绍.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TCS)是指由于各种先天性及后天性因素如脂肪瘤、皮样囊肿压迫、增粗变短的终丝及不断膨大的脊膜的等牵拉脊髓或圆锥使圆锥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候群.TCS虽然在神经外科疾患中所占比例较小,病率小于1﹪,但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疾病TCS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如不及时采取正确的疗措施,往往会导致患者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形,包括双下
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方法治疗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AVM)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经过30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伽玛刀治疗小的AVM已进入临床应用成熟期.但对小儿脑动静脉畸形选择应用伽玛刀治疗临床报道还较少,本文报告了1995年8月~2001年8月期间观察、随访经γ刀治疗的小儿脑动静脉畸形100例的相关资料.
三叉神经痛(TN)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中老年发病者多,国内统计其发生率约为182/10万人.精确的术前定位是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关键环节.由于磁共振成像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平面、多参数成像等优点,MRI已成为颅神经检查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常规TSE序列扫描三叉神经显示欠佳,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扫描序列已被用于颅神经检查,从而为颅神经疾病的检查增添了一项新的影像学检查
自1994年3月至2001年8月,作者应用伽玛刀治疗脑干动静脉畸形27例,占同时期收治颅内动静脉畸形817例的(3.3﹪),全部病例应用MR检查,随访2-8年,其闭塞率为80﹪,本文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