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干预

来源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1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可能导致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其他文献
药物诱发的长QT综合征(diLQTS)和原发性长QT综合征(cLQTS)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其中两者都可导致有生命危险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生.对机制和遗传学相似性的了解有利于临床对于两者的管理.然而,目前对diLQTS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使得许多药物退出市场和中断研发.而对于diLQTS遗传学和临床危险因素的认识为其预防提供了可能性.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可通过电子健康系统评估
系统性回顾文献,对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检查进行风险分层,例如对无症状预激的患者进行电生理学(electrophysiology,EP)检查等,从而降低心律失常事件的风险并改善预后.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注册对照研究中(所有1970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文献)检索,检索对无症状预激患者无创或侵入性检查进行风险分层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排除设计质量低或缺乏结果或人群数
目前,在美国约有5百万人诊断为房颤,预计在未来的25年会翻1倍.欧洲的患病趋势也大体一致.房颤会增加一些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例如,较正常人5倍的脑卒中风险、3倍的心力衰竭风险以及使病死率增加一倍.对房颤患者的管理已经成为心内科医生工作中的重大任务,尤其对于抗凝治疗和消融治疗的考虑.房颤的消融从难以想象的概念转变为一种被普遍认为安全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跨越了整个90年代的时间.
无论是早期复极心电图改变或早期复极综合征、还是与早期复极相关联的概念,都是近期一个非常热点的领域.在心律失常机制的认识上,它给带来巨大进步同时,也带给不少困惑.这些困惑对科学研究、临床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这都是对早期复极不断深入认识过程中的困惑.更多的认识到这些导致困惑的原因,对今后更好、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年轻人突发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罕见的事件,但是其危害很大并且社会关注度很高.近年来,年轻人群的SCD越来越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拟从流行病学、高风险人群识别、预防策略、SCD复苏等方面进行讲述.
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它可以通过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包括血压、心率在内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传入的信号整合起来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影响局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见于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及高血压.机体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对心脏病理情况做出反应.
无创的检查(包括食管电生理检查、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等)可评估无症状预激患者是否为低危患者,倘若该患者为低危患者,可不给予治疗,但须告知患者今后的风险。若无创检查提示为高危患者,可建议患者行有创的心内电生理检查,评估其致命心律失常风险。目前对于无症状预激患者是否行射频消融治疗仍存在争议,但因手术成功率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电生理检查筛查出的高危患者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目前关于无症
无症状房颤是常见的而且相较于有症状性房颤常会带来更为差的预后;器械检测房颤是十分常用的手段,但是是否使用置入式检测装置还需要临床证据的积累;当前的临床证据已经充分证明亚临床房颤与脑卒中事件的发生高度相关;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积极进行脑卒中预防,可选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
本文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进行40列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康复三部分.具体措施有:术前指导患者肺功能锻炼,雾化吸入及有效咳嗽,讲解手术过程做好心理护理;术中采用左侧抬高位,充分暴露手术术野,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呼吸系统及疼痛管理,因手术部位特殊——左胸壁侧切口,患者早期疼痛剧烈,使用局部切口镇痛,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盘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强化血糖控制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2016年我科CABG合并糖尿病患者227例.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知识问卷调查.然后由本病室糖尿病小组联络护士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术前术后均予以注射胰岛素,在术中及CICU期间,予以持续胰岛素泵人,监测血流动力学,同时强化血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