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来源 :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技术在抢救治疗各种危重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纤支镜治疗121例危重病患者,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检查、获取痰培养、吸痰、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顽固性气胸封堵、代替胸腔镜治疗胸腔积液、止血治疗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99.17%,插管操作均在30s~3min内完成.442例次经纤支镜吸痰、支气管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306例次纤支镜取痰标本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为92%;2例呼吸道出血致窒息患者经纤支镜止血治疗出血停止.1例顽固性气胸在纤支镜下封堵成功;1例胸腔积液在纤支镜直视下治愈.结论:纤维支气镜技术在抢救治疗各种危重病患者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分析累积能量平衡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U中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录每日摄入热量,计算能量平衡,比较营养生化指标变化;用logistice回归分析累积能量平衡影响预后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实际摄入能量平均为(5966±1973) kJ/d,能量负平衡平均为(822±314) kJ/d.前3d能量负平衡最严重,实际摄入能量值明显低于目标能量值(kJ:
目的:研究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住院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搜集本院住院过程发生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成活组,成活组定义为康复出院者.采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检测乳酸值.结果:共3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存活组与死亡组在年龄、肾上腺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别.两组在心脏骤停即刻、12小时、24小时乳酸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即
目的:研究临床表现非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和改善AMI的预后。方法:统计20年间AMI 358例患者,对其中临床表现非典型的AMI 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非典型的AMI占28.49%,其中无痛型为34.31%、休克型6.86%、胃肠型12.75%、脑症状型8.82%、颈肩背症状型13.73%、疼痛部位不典型15.69%、心搏骤停型7.84%.结论: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用血乳酸及体重联合指导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5-2009.5入住ICU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正常治疗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正常治疗组在完成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仍严格按照EGDT指标给予补液,实验组在完成EGDT目标后,除继续满足EGDT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尿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外,弱化中心静脉压(CV
目的:应用急性肾损伤(AKI)诊断分期标准监测重症医学科(ICU)老年危重病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并指导治疗。方法:将2007.8-2009.8收住ICU的老年危重病患者3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34例)与治疗组(170例),治疗组引入AKI诊断分期标准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并根据肾功能的状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原发病及器官支持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记录两组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HA-AKI)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与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诊断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第5天有无继发感染将其分为脓毒症组(14例)及非脓毒症组(26例).创伤后的第1、3、5天无菌抗凝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h17比率(Th17/CD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浆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亚低温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18例,神经功能障碍9例,死亡3例。对照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12例,神经功能障碍15例,死亡3例。结论: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有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
Objective To compare drug-resistant genes and virulence genes between the 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 (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eli (E.coli) and the Non ESBLs-producing E.coli to provide a refe
Objective To compare drug-resistant genes and virulence genes between the 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 (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E.coli) and the Non ESBLs-producing E.coli to provide a refe
目的:提高对胸膜腔曲霉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胸膜腔曲霉菌感染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通过PubMed及万方数据库分别检索英文和中文文献,对检出的9例胸膜腔曲霉菌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一例72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咳喘20余年,加重3月,伴意识障碍5天”收入院。入院诊断:COPD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胸部CT发现存在液气胸。胸腔积液检查和培养发现曲霉菌生长。通过静脉抗曲霉菌治疗、胸腔局部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