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肩胛悬吊带复合体双重损伤--不同类型损伤的诊治策略

来源 :2009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上肩胛悬吊带复合体双重损伤的不同临床类型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上肩胛悬吊带复合体双重损伤患者1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0~55岁,平均40.1岁。根据Coss对上肩胛悬吊带复合体的描述,把SSSC多重损伤进一步分成:Ⅰ型.肩胛颈骨折及同侧锁骨中外1/3骨折7例,Ⅱ型.喙突——喙锁韧带——锁骨连接体(C4 Linkage)损伤1例,Ⅲ型.肩峰-肩胛盂上部份-喙突肩胛骨三部份联合部损伤6例,Ⅳ型.肩峰—肩锁关节—锁骨外1/3损伤1例。3例患者因严重合并伤采取保守治疗,共1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Ⅰ型损伤共5例,接受锁骨骨折及肩胛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Ⅱ型损伤1例,锁骨外1/3骨折行锁骨钩钢板固定,喙突骨折行空心拉力螺钉同定;Ⅲ型损伤5例,肩峰骨折行小T型钢板固定,喙突骨折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Ⅳ型损伤1例,肩峰骨折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锁骨外1/3骨折行锁骨钩钢板固定。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2周。手术组随访结果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1.3分(70~100);Rowe评分,平均92.9分(80~100);Herscovici评分,平均14.6分(12~16)。保守组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58.3分(55~60);Rowe 评分,平均50分(35~60);Herscovici评分,平均6.7分(4~9)。结论:上肩胛悬吊带双重损伤发生后盂肱关节极度不稳定,治疗上必须恢复上肩胛悬吊带结构的完整性,使肩胛带在稳定的基础上发挥功能。不同的临床损伤类型必须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针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治疗Pipkin骨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通过临床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 治疗22例不同类型的Pipkin骨折并随访,根据Epstein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22例病人均获得随
  RRT的治疗剂量是用来描述通过体外膜技术所获得的净化血液总量。CRRT的治疗剂量是指置换液的流速,而RRT(IHD、SLED)是指每周的次数或时间总量。尽管尿毒症病人血液中蓄积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在ICU中,耐药细菌的重症感染更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今年8月11日在《柳叶刀· 感染病学》上发表的研究发现,编码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人工关节外科进行了介绍: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存在高风险;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事件;三、人工节置换手术的风险控制。
  目前,Pilon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守还是手术?手术的时机何时为好?采用什么固定方式为好?如何降低并发症和提高临床疗效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治疗原则;二、保守
  脊柱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呈现的一项崭新的技术,其主要包括人丁颈椎间盘置换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人工髓核置换术和腰椎后路非融合技术。本文着重介绍其研
  目的:探讨人工挠骨头置换治疗挠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采用人工挠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不稳定的挠骨头粉碎性骨折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41-61岁,平
  骨肉瘤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截肢或保肢)已可将骨肉瘤患者的5生存率提高到60%-80%,患肢保存率也己达80%以上。但近二十年来患者的生存率始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医学中常见且后果严重的病理过程,尽管在治疗手段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AKI相关的发 病率及死亡率仍很高,主要原因是缺乏对AKI进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