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VAR模型对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动态效应分析

来源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实施“软着陆”之后,经济运行发生了深层次转变,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中央政府对此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到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予以应对。虽然此次宏观调控的力度很大,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效应不明显,迫使政府不断扩大国债规模,导致财政政策过于“积极”、继续扩张的空间有限。经济增长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长达5年左右的底部徘徊时期。如何正确评价这段时期的经济政策,本文试图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5-2002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动态效应及两者的协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观点和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导出一个可用于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模型,并就实证数据作了简要讨论。
虚拟组织的特殊性,使得其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虚拟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要解决好因“虚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实现对成员企业独特竞争优势的整合,创造出最大的竞争力。
本文以扩展的“索洛余值”为基础,利用非参数法将投入要素的收入份额计算所有投入要素的加权平均增长率,用截面数据和最新的测算TFP的模型分别测算了2000和2004年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在无土地投入和加入土地投入两种情况下的相对TFP,并用土地开发面积对省际相对TFP的核密度估计进行加权,结果土地加权和加入土地投入的密度的尾部要厚于无土地投入的TFP的密度,而峰值要低于无土地投入的密度;而且从两年
校准方法作为一种确定数理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的手段之一,在当前的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是通过实际经济观测数据和模型的结构特征来为参数和内生变量赋值。随着系统化方法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的兴起,再加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研究工具的应用,校准方法逐渐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模型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校准方法和计量方法的比较为基础,对校准做出经济学的界定,并以校准方法的技术特
本文根据材料涨价对建筑业的影响,追踪考察了福建省近三年来的主要建材——水泥和钢筋的价格变化,并分析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系数,然后以水泥32.5为例,对材料的价格利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是令人满意的。
本文针对目前学术界和企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行业存在相应的最优资本结构选择,不同的公司治理变量对资本结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剧,供需矛盾突出,高校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担负主要责任。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竞争力评价调查问卷,对116家用人单位和4个高校185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结构纬度及作用机制。本研究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从200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八年多积极财政政策寿终正寝,但是关于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及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是否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还是挤入效应的争论一直也未停止过。本文采用1997年1月 ~200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并运用VAR模型对我国几种存在的挤出效应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共投资的扩大产生了对民间投资的挤入效应,尽管民间部门对利率反应不
本文首先对传统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为解决这种局限性,引入了BP神经网络,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时序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模型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了相关度分析,最后对得到的结果加以分析,预测了2005、2006及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同时通过对三个产业发展数据的对比,提出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性投入,提高农业的增长水平。
本文在深入探讨管理有效性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管理有效性的内涵确定管理效益指标体系,根据管理有效性的外延对管理效率进行测算这一基本原则。基于此项原则,分别定义了管理前沿、管理效率和管理变迁的数理概念。同时,给出了测算管理效率和管理变迁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并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企业2002、2003年的管理效率以及2003年的管理变迁进行了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