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勒夫面波噪声层析成像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zh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的190个宽频带、10个甚宽带台、2007年1月份至2008年2月份的地震背景噪声数据,经过重采样、仪器响应校正、去均值、去倾斜分量、带通滤波、时间域归一化和频谱白化等预处理后,进行互相关计算,提取勒夫面波格林函数。利用多重滤波方法提取了基阶勒夫面波的群速度频散曲线,最终得到5298条高质量的频散曲线。研究表明:勒夫波的信噪比在各个周期上比瑞利波略低,层析成像结果较好地揭示了地壳内部、尤其是浅部地壳的横向速度变化,6s-2s的群速度分布图像显示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有密集的速度等值线,反映了群速度的急剧变化,这与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位置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一、概况 长大线一铁路公路立交桥,建于1961年,全长24.5米,上部结构为2孔跨度9.5米钢筋混凝土Ⅱ型梁18片。该桥于冬季施工,根据施工记录记载,灌注混凝土时曾加入2%的氯化钙。
在提到果树定植和撩壕改土施用有机肥时,有关书刊上经常使用“分层施入”这一词。不管其编著者的本意如何,这种说法通常被理解成一层肥料、一层土式地施用。特别是一些果树
本文利用P波和S波接收函数方法分析了布置在鄂尔多斯块体南缘,渭河地堑以及地堑以南的秦岭造山带北部的宽频地震台阵的远震观测结果,得到了台阵下方的岩石圈结构。为解决该地区
我区路政管理工作,从去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路政管理、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以来,引起了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清除了大量的路障,在绝大部分路段上制止了打场晒粮,使路政
本研究采用两种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地块的岩石圈厚度,认为鄂尔多斯地块之下曾经存在的岩石圈根已经被对流的软流圈地幔逐步侵蚀,其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机制属于由于热均衡效应导致
会议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该地区的Moho面深度变化和地壳介质的平均波速比,结合人工地震资料,建立了该地区地壳厚度模型。利用区域地震走时资料,采用地壳内部速度间断面起伏变化
地震各向异性反映上地幔变形状态,地形变观测可以获得地壳运动与变形,二者相结合就可以研究壳一幔耦合状态,进一步研究岩石圈变形的动力学机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认为青藏高原
北京500型钻机所配的16.4/8米钻塔和北京800型钻机所配的14.5/7.5米钻塔,当根据施工要求打某种倾角的钻孔时,都是依照转盘至前塔脚横枕中心线之距离来计算、安装的,如图所示
武汉市建设局最近修建一座大桥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新工艺。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爬杆式钻杆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带动钻头,每钻进20厘米便需要提升出土。出土时反转钻杆,使杆头
本文介绍了国外最新发展的一种利用远震事件构建地震深反射剖面的方法—虚拟地表震源反射测深,并将这种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华北地区岩石圈内部结构研究中,综合分析表明,山西地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