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农村贫困的区域特征显著,全省87%的贫困县分布在湘西和湘南,其中湘西占全省贫困县的61%;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地区差异大,怀化和湘西自治州人均收入仅为长沙市的农村人均纯收入1/3,其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59和0.58,接近联合国确定的贫困线标准;尽管近年来各地农民收入均有增加,但"湘中.湘北.湘南.湘西"的农民人均收入由高到低的地区排列格局始终没有改变,且长株潭地区与湘西的差距不断扩大;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水平整体上逐渐提高,绝对贫困逐年下降,但城乡收入差距日渐加大,农民较城市居民而言的"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湖南省城乡差别的地区差异明显,全省城乡差别最小的是长沙市各区,各县城乡人均纯收入之比均不到2倍,贫困县的城乡人均纯收入普遍相差3倍以上,国定贫困县的城乡人均纯收入可相差5-6倍。本文以恩格尔系数为区域贫困指标,以15个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区域可比性的相对值指标为农村区域贫困的影响因子指标,采用国际常用统计软件SPSS中的Correlate命令调用Bivariate过程进行各因子指标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因素是导致湖南农村区域性贫困的基本原因;社会经济差异是导致湖南地区生活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农村劳务输出是目前影响贫困地区贫困程度差异的首要因子。